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王巾豪 胡璇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赏花的、骑行的、露营的、遛娃的、发呆的……各路英雄豪杰齐聚金陵村。”近日,屏门乡金陵村党组织书记项家龙的朋友圈这样写道。
三月红茶花,四月杜鹃花,五月走生态峡谷……近年来,屏门乡金陵村以花为媒,通过“生态+”模式探索“向绿生金”新路径。
金陵村所在的金陵山自古便有“金山龙蟠,山城虎踞”的美誉,主峰石屋塔海拔1100米,视野开阔,是淳安北部观赏日出的绝佳之地。站在峰顶,东可眺望大明山牵牛岗,南能俯瞰金紫尖,西可远眺安徽搁船尖,北靠剪刀尖。尤为珍贵的是,观景台周边生长着树龄超百年的3000余株原始野生杜鹃林,每逢四五月份,杜鹃花盛放之时,云雾缭绕、峰峦叠嶂,宛如仙境。同时,近2000亩红茶与杜鹃花期交替、瀑布飞泻等天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金陵村四季皆景的生态画卷。
如今,“花海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金陵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新增红山茶新鲜花瓣项目,销售自然掉落的花瓣30吨,增加收入12万元。四月中旬自野生杜鹃花盛开以来,金陵村日均接待游客两三百人次,周末高峰期上海、杭州等地自驾游客占比达一半。游客接踵而来,村民们也纷纷投身旅游服务行业,开办农家乐、经营民宿、售卖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等,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据悉,自高山花海成为旅游打卡地以来,金陵村综合旅游收入连续三年增长超40%,全村发展民宿、农家乐8家,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带动周边村庄形成旅游协作体,当地特色的红茶、山核桃等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需求,更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预计今年人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
这份生态红利的背后,演绎的是几代金陵人接续奋斗的现代版“愚公开山”的动人故事。曾经,没有公路的金陵村,村民出行全靠两条腿和石板路,买袋米需耗费一整天,下山甚至要在外过夜。1991年,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村18岁至60岁村民全员投身义务修路,平均每户贷款近万元,历时四年,在陡峭的山体上凿出一条9.3公里“生命线”,600米垂直落差、88道急转弯的“金陵天路”。这条九转八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不仅将下山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更彻底打通了金陵村与外界的连接通道。
“路通了,金陵的美才被更多人看见。”金陵村村委副主任项水良感慨道。通村道路的贯通,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研学团队纷至沓来。如今的金陵村,既能听到游客的赞叹声,也能见到学生们探究自然的身影。
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在村两委的倡导下,近年来,村民们总会自发开展环境整治,让青山更绿、溪水更清,为生态旅游发展筑牢根基。同时,村里规划三年内建成高山花卉产学研基地,预计新增就业岗位200个。
从“愚公移山”修路到“靠山吃山”兴旅,金陵村的蝶变,是屏门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缩影。
屏门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屏门乡党委政府将全力打造中草药种子银行仓储地、仿真花共富工坊集散地、和美乡村网红打卡地,推动强城与兴村融合发展。同时,将进一步拓展生态价值转化的领域和空间,整合中药材、稻蛙共生、高山果蔬、茶竹梯田等特色农业资源,融入地方睦剧特色文化,打造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和乡土文化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新项目,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为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贡献更多“屏门智慧”与“屏门力量”。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谢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