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姚彦祥
“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民航局的这一禁令,如一颗石子投入舆论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大众热议不断,小小的充电宝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充电宝引发的安全事故并不鲜见。今年上半年,全球民航发生多起旅客携带充电宝引发的不安全事件,国内也已发生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甚至导致航班紧急备降。在广西柳州,高校学生新购的充电宝在图书馆充电时突发爆炸;日本游客在民宿充电时,充电宝深夜起火造成8000元损失。这些事故不仅给个人带来财产损失,更严重威胁到航空安全和旅客生命安全。
民航对充电宝“开刀”,实属必然且必要。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一旦发生充电宝起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充电宝中的锂电池本就有危险性,受高温、挤压等干扰易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且起火快、威力大、扑灭难。加之当下市场上充电宝生产厂家众多,质量良莠不齐,不合格率高达43.6%。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电解液质量差、隔膜性能不佳,易漏液、短路,还缺乏过充、过放等保护功能。若让这些“定时炸弹”登上飞机,航空运输安全将无从谈起。
为了彻底消除充电宝带来的安全隐患,各方需要共同努力。生产企业要把好质量关,严格遵守3C认证标准,杜绝偷工减料,不以低价竞争牺牲品质;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企业严惩不贷,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消费者也应增强安全意识,主动了解充电宝安全知识,购买合规产品,出行前检查是否符合乘机要求。只有全社会共同发力,将安全基因刻进国人骨子里,才能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全、更安心。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吴若虹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