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汪红专 王鸿儒
清晨六点,薄雾尚未从崇山峻岭间散尽,叶永林瘦削的身影已出现在陡峭的山道上。七叶一枝花、黄精、三叶青等名贵中药材沿山而栽。这片120亩的林下药园,是年近七旬的老叶全部心血。九载耕耘,投入200多万,收获仅20万元,百万债务压身,但他为何依然选择守护这片青山?
9年前,当“林下经济”的春风吹进石林镇,时任玳瑁村村委会主任的叶永林,把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责任扛在肩上,成立了石林镇七叶家庭农场,一头扎进了村集体这片莽莽山林。开荒的艰辛远超想象,清除杂木、平整坡地、引种育苗,每一步都需披荆斩棘。第一笔开山费用就高达11万元,像一块沉重的基石投入深谷。他最终选定种植珍稀药材:白芨、七叶一枝花、黄精、三叶青。这些名贵药材如同大山孕育的精灵,对生长环境近乎苛刻——背阴、湿润、每日光照不过3小时。老叶像呵护婴儿般,依着山势北坡,精心规划着每一寸土地的间距与套种。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满怀希望种下的白芨,4年辛劳眼看丰收在望,市场却风云突变,价格暴跌。老叶咬牙想再等等,等来的却是毁灭性的打击——看似葱郁的植株下,块茎早已悄然腐烂。17万多元的种苗钱,连同4年的汗水与十几万元人工费,瞬间化为乌有。
白芨的教训刻骨铭心,他果断调整方向,将重心转向适应性更强的黄精和七叶一枝花。然而,农业投入像一个无底洞。每年仅拔草一项,因山势陡峭无法机械操作,全靠人工用小锄头甚至手拔,一年就需五六万元。他不得不一次次踏入银行,以贷款维持运转。
令人动容的是,即使资金如此窘迫,叶永林从未拖欠过一分钱民工工资。每年五六万元的人工支出,他再难也准时结清。为他劳作的,多是村里残疾人的家属或年长村民——这些难以外出谋生的群体。
9年光阴,叶永林从对中药材一知半解的村主任,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半个“土专家”。他四处求教,细心观察,反复试验。他摸索出七叶一枝花种子自然散落萌发比人工育苗成活率更高的门道,规划着未来挖大留小、循环种植以降低成本。
“对我来说,种草药上面我还有一点感兴趣,但因为开始没有经验,我损失了很多。尽管这样我也没有灰心,不行再种,反正都是自己的苗,原来的挖掉,小的还可以继续再种,不够再买一点苗。”叶永林动情地说。
百万债务,九载亏损,但他脚下的土地却日益丰盈——七叶一枝花舒展着轮生的绿叶,黄精在腐殖土中默默积蓄能量。他亏了自己,却从未亏待脚下的大山与依靠他的乡亲。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章新建 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