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陆吟 胡璇 张渊凯
浙BA赛场硝烟未散,淳安队爆冷逆袭的热血仍在千岛湖畔激荡。10号徐伟和13号詹昶,以33载的沉稳与28岁的锐气相映,在球场内外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传承脉络。他们是并肩作战的队友,更是家乡篮球薪火相传的注脚——一位以脊梁撑起当下,一位以锋芒照见未来。
“可输球,不可输志!”
——老将的守望
“徐伟老师?他往场上一站,我们心里就踏实。”队友的赞叹,藏在无数个被他盘活的攻防瞬间里。
首战余杭,球队陷入缺兵少将的困局,这位身兼淳安中学体育教师与青少年活动中心教练的老将,以稳定高效的发挥与冷静的临场调度,成为球队运转的核心枢纽。
更衣室里,徐伟那句“我们可以输球,但不能输人”至今仍在队员耳畔回响。赛场上,他既是进攻端的串联者,也是防守端的补位者,脚踝的旧伤是岁月刻下的勋章,也磨砺出他临危不乱的沉稳。
从上海体育学院篮球专业毕业,到回乡执教十余载,徐伟的篮球生涯写满了“坚守”二字。“我想把篮球的种子播进每个孩子心里。”暑期班的教室里,他扶着幼儿园孩子的小手拍球,帮他们纠正拍球的弧度,“只要孩子愿意学,我就想一路陪他们成长。”
这份从启蒙阶段便倾注的执着,与长期投入的深厚情感,正是淳安篮球未来最坚实的基石。“自己打不动了,那就培养能打的人!”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他对篮球的热爱,也是为家乡篮球薪火相传的责任与担当。
“进攻受阻?便死磕防守!”
——新锐的蜕变
与徐伟的“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詹昶带来的“拼”。这位28岁的年轻教练,被队长徐畅康称为“徐伟的年轻版本”。
在与余杭队的对战中,他坦言对自己的进攻表现“不够满意”,未能完全释放冲击力。“场上有些紧张,进攻端像被束缚住了,没能打出自己的风格。”詹昶复盘时说道。但这份“不满意”的背后,是强烈的责任感与快速调整的能力——既然攻不进,就把防守拼到底!
那场球,他没再执着于得分,却用一次次精准的抢断与补位,为队友铺就了进攻的坦途。这种为团队付出、迅速转换角色的能力,正是一名潜力新星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小学四年级被恩师徐畅康领进篮球世界,到如今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独挡一面,詹昶的成长轨迹里刻满了“师承”的印记。“老师带我七八年,现在带班早就不用他操心了!”言语间满是自信。如今,詹昶带教的学员已超百人,更有家长点名要他执教。
面对“年轻版本”的评价,他笑着摆手:“徐伟老师是标杆,我还在追赶的路上。”但在传承的使命上,两人心意相通:能抓住一个苗子就绝不放手,定要把“敢拼”的根脉延续下去。
从受教到施教:
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这条始于淳安篮球的传承链,如今在浙BA的赛场上交汇、延伸。徐伟的沉稳与詹昶的锐气,在场上交织成淳安篮球的未来图景。“小詹是上升期,充满可能;徐伟是当打之年,更显稳重。”徐畅康眼中充满期许。而两人都在为更小的孩子们铺就篮球之路——这份接力,构成了淳安篮球最坚实的传承骨架。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他们共同见证着淳安篮球的蓬勃生长:十几年前,二三十个学员在漏雨的棚下训练,球砸在积水里,溅起一片泥泞;如今,上千个孩子在崭新的场馆里奔跑,塑胶地板映着他们跃动的身影,像一帧帧流动的希望。
徐畅康站在场边,看着徐伟给孩子们示范投篮,詹昶在旁捡球时自然地模仿着老将的姿势,忽然想起多年前——那时徐伟还是个毛头小子,自己也是这样,看着他在球场上从慌张到沉稳。“一个教‘怎么站’,一个教‘怎么冲’,合在一起,才是淳安篮球该有的样子。”他感叹道,语气里有欣慰,更有期待。
下一场硬仗近在眼前。徐伟摸了摸脚踝的绷带,那是岁月的勋章,更是使命的提醒:“只要站在场上,每一秒都要争,每一个球都要抢。”詹昶擦了擦球鞋上的灰,橡胶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里,藏着年轻一代的誓言:“把上一场的输赢都放下,就盯着下一个球,一定要把淳安人敢打敢拼的精神亮出来。”
真正的传承,不仅仅是一场绝杀的惊艳,更是让拼搏的基因,在每一代人的血液里,生生不息。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刘波 梁津玥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