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陆吟 胡璇 张渊凯
7月13日的浙BA赛场,一记绝杀球落下,全场掌声雷动。谁也未曾料到,赛前被视作“鱼腩”的淳安队,竟将夺冠大热门余杭队斩于马下。
终场哨响的刹那,38岁的淳安队队长徐畅康抬手抹去脸上的汗水,掌心攥着的球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这件印着“淳安”二字的战袍,此刻正承载着一座小城的热血与荣光。身高1米68的他,曾被对手戏谑“上场像个笑话”;如今,他和队友们用一场精彩逆袭,让所有质疑者哑口无言。
篮球,是刻在骨子里的热爱
从小学一年级指尖触碰到篮球的那一刻起,这颗橙色的球体便成了徐畅康生命里的坐标。2008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淳安,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这方天地,将对篮球的痴恋化作薪火相传的热忱。五年前接过县篮球协会的重担,他更是把爱好酿成了事业:从青少年赛事到成人联赛,从中老年友谊赛到女子篮球专场,千岛湖的球场上,从此不分年龄与性别,处处跃动着篮球爱好者的身影。
浙BA赛场上这支创造奇迹的队伍,便诞生于他的四处奔走。当杭州其他区县的篮球队早已厉兵秣马、整装待发,身为县篮协秘书长的徐畅康却临危受命,扛起了为淳安出征的大旗。他先在千岛湖本地“点兵点将”,又向全县乃至散落在外的篮球好手发出“集结令”。三天试训定下18人名单,阵容里却还缺着四五个高水平球员——有人早定了行程,有人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太仓促了,我们只能带着‘现有家底’去拼。”徐畅康带着队伍报了名,胸腔里翻腾着一股“给家乡争口气”的执拗。
上场就是干,为家乡拼了!
赛前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别说外界不看好,我们自己人心里也打鼓。”徐畅康后来回忆,更刺耳的是对手的断言:“打我们?基本没希望。”
面对质疑与低气压,徐畅康展现了作为团队领袖的魄力。他召集队员与教练,开了一场足以改写战局的“战前会”。“兄弟们,穿上这件球衣,我们代表的就不是自己,是‘淳安’两个字!”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上场就是干,为家乡拼了!”
这句誓言,成了淳安队的战歌。赛场上,不被看好的他们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徐畅康既是掌控全局的“大脑”,更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斗士,38岁的身影在场上不知疲倦地奔跑,用行动证明“老将仍能扛旗”;他的得意门生包薷升,闷头拼抢至最后一秒,用一记关键抢断撕开对手防线;连西湖区曾想争取的黄坤,认准了“淳安更需要我”,在终场前0.8秒投出绝杀,让全场沸腾。
“看包薷升那孩子拼到最后,我比自己得分还高兴!”说起队员,徐畅康的眼角眉梢都带着骄傲。这群“家乡子弟兵”,个个化身“拼命三郎”,将对故土的热爱,都融进了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抢断、每一次投篮里。
从“求着来看”到“抢着要看”
首战告捷后,徐畅康的手机一夜之间被打爆,下一场比赛的门票从200张增至500张,仍被一抢而空。球迷的态度彻底反转——从前是“求着来看”,如今是“抢着要看”。更有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淳安人,被“为家乡而战”的热血召唤,隔着屏幕为球队呐喊。
但热度尚未散去,徐畅康已准时出现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篮球馆。熟悉的场地上,一群小学员围着他叽叽喳喳:“教练!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啦!”“那个绝杀球太厉害啦!”徐畅康笑着应着,眼角还带着征战的疲惫,声音却温和而有力:“看到了?赢球靠什么?靠的是大家为一个目标拼尽全力!来,今天我们就为‘打好下一个球’拼一把!”
这一刻,赛场上的英雄无缝切换成孩子们眼中最亲切的引路人。深耕篮球事业多年,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就想给淳安爱打球的孩子多铺几条路,让更多人有机会像我们今天这样,自豪地为淳安拼搏。”
如今,爆冷胜利让报名电话被打爆,徐畅康顺势建起了后备人才库。“队伍有断层,得赶紧把年轻人带起来。”这位“老大哥”想得很远,“明年提前练,真正打出淳安的水平。”
下一场战役的号角已吹响,徐畅康和他的队员们目光坚定,斗志昂扬。“下一场说实话难度很大。”他语气里没有丝毫畏惧,“但我们所有队员会拧成一股绳,目标就一个:上场就是干,为淳安拼了!”
这股为家乡而拼的劲儿,正在千岛湖畔,续写着新的传奇。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刘波 梁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