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汪影 王鸿儒
在界首乡松源村,起伏的山坡被成片的桃林覆盖,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年产值可观的“聚宝盆”,十年前还曾面临桃子“烂在树下”的困境。十年磨一剑,松源村的果农们从“单打独斗”到千亩连片,从滞销愁云到供不应求,用一颗颗甜蜜的桃子,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从“单打独斗”到千亩连片。松源村的桃子规模化种植始于十年前。“最初是一位种植大户效益不错,带动了村民积极性。”松源村党支部书记方京姣介绍道。如今,村里已有四五十户桃农,连片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去年,村里的桃子还在淳安县评选中摘得“桃王”桂冠,品质广受认可。
科技赋能破解“靠天吃饭”。桃子丰收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支撑。近年来,界首乡积极引入省农科院专家资源,为桃农提供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从防病管理到品种改良,村民的种植水平显著提升。果农郑建平对此深有感触:“通过县里、乡里的培训,还有农科院教授实地教学,我们现在基本掌握了桃子的习性,懂得如何科学种植和管理。”
即便面对今年雨水偏多的挑战,桃农们也更有底气。郑建平说:“大家都很重视,通过提早套袋、加强防病等措施,产量基本不受影响。”他坦言雨水对桃子的口感和价格有一定影响,但科学管理有效保障了收成。
“线上+线下”,销路豁然开朗。过去,销路不畅是松源村桃子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今,通过创新销售模式,局面彻底扭转。一方面,松源村在村口设立了统一的零售点,方便农户集中销售,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零卖6块,整框5块一斤。生意好时一天能卖两三百斤。”零售点的方爱梅说,游客常称赞桃子“甘甜、水分足”。
另一方面,线上渠道的拓展为桃子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郑建平家种了30多亩桃子,去年产量3万斤,收入超10万元。今年,在杭州工作的儿女成了他的线上销售“主力军”。“儿子女儿有他们的圈子,通过网上销售,能帮我们卖掉一两万斤呢!”郑建平笑着说。电话那头,女儿正急切地催问桃子成熟时间,准备接单发货。像郑建平这样,年轻一代利用网络资源为家乡农产品拓展销路,在松源村已不是个例。
“甜”产业富了众乡亲。从“烂在树下”到畅销杭州等地,松源村的桃子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稳定的品质赢得了市场口碑,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更重要的是,这千亩桃林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村集体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松源村的故事证明,找准产业、科技赋能、畅通销路,绿水青山间也能孕育出甜蜜的致富果,为乡村振兴提供生动实践。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汪苏洁 徐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