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见习记者 方利峰 通讯员 王鸿钢
近日,大墅镇孙家畈村的300余亩再生稻迎来头茬丰收,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曳,收割机的轰鸣声与田间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丰收乐章。这场丰收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好收成,更以“农旅研学+生态种植”的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孙家畈村再生稻产区,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作业,收割、脱粒、碎杆还田一气呵成。收割机上的稻谷满仓后,自动化管道将稻谷直接输送装袋,金黄的稻谷沿着收割机的管道倾泻而下,好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这再生稻是双季的,划算得很!你看啊,单产算下来,一亩地比单季稻能多收三分之一左右呢。”孙家畈村再生稻种植大户余建苏笑着说。
作为一种“一次播种、两季收获”的高效种植模式,再生稻的核心优势在于二茬的 “节本增效”。今年当地种植大户通过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手段,头茬收割时间较往年提前了5-7天,为再生季争取了更充足的生长周期。
而“再生稻”种植基地在一茬收割和二茬生长期间,通过稻鸭共生模式形成了“鸭促稻长、稻护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从下种到分蘖那阵子,就靠养鸭,对水稻有机种植、稻田生态保护都能起良好作用。”余建苏说道。
此外,“再生稻”的丰收让其成为暑期研学的热门地,田间地头成为学生们的自然课堂,参与体验稻谷收获的乐趣。稻田研学热给村里带来了更多人气,让“再生稻”从“粮食作物”变身“文旅IP”,实现了“一亩田”的多元价值。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义永华 王志仙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