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综合新闻
数字里的“奶茶热”:一杯奶茶里的县城脉动
发布时间:2025-08-21 08:26:17

  当立秋的清风拂过千岛湖畔,淳安的大街小巷便被一股甜蜜风潮唤醒——“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人们手中传递。家人间的温情、好友重逢的喜悦、同事忙碌中的犒赏、情侣依偎的甜蜜,都悄然融于这一杯杯馥郁的饮品,化作应时而生的温暖仪式。

  而这杯看似小小的奶茶,正以超乎想象的力量,搅动着这座兼具“生态特区、旅游强县、山区县”三重特色县城的消费脉搏,传递着蓬勃跃动的经济活力与情感联结。

  游客李小姐捧着一杯本地品牌奶茶“冷场”,这杯以当地特产鸠坑毛尖为茶底的饮品,已成为她此行的独特“味蕾记忆”。“没想到小县城的奶茶也能这么有特色!”她的感叹,道出了淳安消费市场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记者 汪苏洁 杨波 通讯员 王建才

  305家店铺勾勒消费图景

  从繁华县城到偏远乡镇,淳安出现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自制饮品店以惊人速度涌现。“从2023年1月至2025年8月上旬,全县自制饮品店增加到了305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科科长余珰告诉记者。

  这个数字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快速扩张,更是小县城消费活力被点燃的炽热信号。瑞幸的蓝色标志、蜜雪冰城醒目的红白招牌已不再陌生,它们与本地品牌一起,编织出一张日益密集的奶茶消费网络,悄然嵌入乡镇肌理。

  “自从有了古茗、瑞幸这些奶茶店,即使在小乡镇也能随时喝上品牌奶茶。”汾口镇干部鲍女士说,这些品牌的下沉,为乡镇居民带来了与都市同步的消费体验,也为本地市场注入了强劲的竞争动能。

  然而,这场“奶茶热”的精彩之处,远不止于外来巨头的下沉。本地力量在碰撞中也找到了自己的星光。本土品牌“冷场”,便是其中耀眼的一颗——凭借对本土风味的深度挖掘和对品质的坚守,它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更在2024年创下超过230万元、日均售出奶茶400杯以上的亮眼业绩,成为游客来淳的“打卡奶茶”。

  305家新店与230万元本土品牌年销售额,两个数字在淳安的发展篇章中形成了奇妙的共振,共同勾勒出小县城消费升级的蓬勃轮廓。

  深挖“生态特区”宝藏:

  一杯奶茶里的千岛湖基因

  “冷场”成功的秘诀,深植于淳安引以为傲的“生态特区”底色。它没有简单地复制流行配方,而是选择了一条融合本土生态资源的特色之路——其奶茶产品的重要基底,正是来自淳安本地、拥有千年贡茶美誉的“鸠坑毛尖”。当鸠坑毛尖的清雅茶香与新鲜牛乳、创意小料相遇,碰撞出的是独一无二的“千岛湖风味”。

  “鸠坑毛尖一斤的进价成本高于普通绿茶50元,但我们坚持使用,只为保留那份纯正的、不可替代的本地茶韵。”冷场负责人胡海峰说,其季节限定水果茶所需原料也直接收购自当地农户的时令鲜果。胡海峰坦言,致力于原材料本土化是其核心战略之一。“我们希望能让每一杯奶茶都成为淳安风物的流动展台,让游客在品尝中了解并爱上这片土地的好物。”

  这种理念,让“冷场”产品具有鲜明的淳安标签和难以复制的竞争力。这杯奶茶的价值链从茶园、果园就开始,不仅串起了从原料到成品的本地化产业链条,也为当地果农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让生态优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经济收益,成为连接城乡、反哺农业的甜蜜纽带。

  “茶旅融合”新叙事:

  实验室与庄园的跨界想象

  淳安的奶茶故事,其想象力早已超越了街头店铺的方寸之地,正向着更广阔的“茶旅融合”蓝海进发。在“梦开始的地方”——枫树岭镇下姜村,一个充满创新气息的项目引人注目:知名茶饮品牌“爷爷不泡茶”在此设立了“栀子花绿茶实验室”。这不仅是一个研发中心,更是一个体验窗口。实验室深入探索如何将当地盛产的栀子花香气与优质绿茶完美融合,开发具有淳安风土印记的特色茶饮基底,成为连接游客与乡村产业的生动媒介。

  在汪村娄底自然村茶园深处,更具创意的探索正在进行。一座集宋代点茶文化体验、现代抹茶生产、茶园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抹茶庄园”正渐入佳境。今年8月,庄园运营方丸新柴本制茶(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抹茶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全国第二个获得该认证的抹茶产品。在这里,游客可以身着宋制汉服,体验古法点茶的风雅仪式;漫步生态茶园,参与采茶、碾茶研磨等,在茶香弥漫中感受千岛湖的湖光山色。茶,不再仅仅是农产品或饮品原料,它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价值。

  小奶茶撬动大未来:

  山区县的消费振兴启示

  淳安自制饮品经济的兴起,是一曲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紧扣时代消费脉搏的精彩三重奏。

  立足生态,深挖特色中,生动诠释了“生态是山区县最宝贵的财富”。“冷场”对鸠坑毛尖的应用,“爷爷不泡茶”实验室对栀子花绿茶的探索,都根植于本地优质生态资源。将“生态特区”的绿水资源转化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商品力,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文旅赋能、提升价值,让茶经济跃出单纯的餐饮范畴,成为文旅融合的催化剂。抹茶庄园将宋韵文化、茶产业与旅游观光深度捆绑,创造了“可看、可玩、可购、可学”的综合体验,极大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对游客的吸引力,放大“旅游强县”效应。

  激活城乡,促进共富,连锁品牌的下沉便捷了乡镇居民的生活,提升了消费品质;本土品牌的成功创造了就业,带动了本地农户的增收;茶旅融合项目则直接为乡村引入了客流和资金流。小小一杯奶茶,成为了连接城乡、促进共富的甜蜜纽带。

  反差与挑战:

  茶叶大县的奶茶原料之困

  然而,在“冷场”等品牌积极探索本土化的另一面,是淳安作为茶叶大县的尴尬现实。淳安拥有广袤优质的茶园,千岛湖龙井、千岛湖毛尖、千岛湖银针、千岛湖红茶等各具特色,品质优越,备受市场青睐。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在淳安运营的奶茶店(包括部分连锁品牌),其基础茶原料却并非来自本地。较高的成本、标准化生产的难度以及品牌总部既有的供应链体系,使得本土优质茶叶难以进入这些门店的原料清单。

  “冷场”坚持使用鸠坑毛尖,证明了本土高端原料的市场价值与接受度,但其承受的成本压力也显而易见。这种“茶叶大县,奶茶原料却难本土化”的巨大反差,凸显了产业链条衔接不畅的痛点,也意味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如何让淳安漫山遍野的好茶,真正成为当地蓬勃发展的奶茶产业的坚实根基?这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奶茶里的县城脉动:

  激活一座城的未来

  从“冷场”的一枝独秀到全县奶茶店的遍地开花,从瑞幸、蜜雪冰城下沉乡镇到“爷爷不泡茶”实验室落户下姜、抹茶庄园描绘蓝图,淳安的故事揭示了一个趋势:奶茶不再仅仅是都市快消品,它正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姿态下沉、扎根,成为激活县域经济、连接城乡的新纽带。

  淳安的三重属性——生态是底色,旅游是引擎,山区是现实。而奶茶产业在这里的兴起与本土化探索,恰恰是这三重属性交织共振的产物。它依托于生态好物,服务于旅游人群,最终惠及山区百姓。

  当游客手握一杯用鸠坑毛尖和本地杨梅调制的“冷场”奶茶,品味淳安山水之精华;当下姜村的栀子花绿茶实验室飘出创新茶香;当未来的抹茶庄园让游客在宋代风雅中领略茶山之美——淳安正通过小小奶茶,讲述一个关于生态价值转化、文旅深度融合、山区产业振兴的大故事。这杯“秋天的奶茶”,暖了手心,更热了这片土地发展的希望。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刘波 谢旻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