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一份账单折射权力责任——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用血汗换来的,只能用在刀刃上”
董必武纪念馆里,一份泛黄的毛边纸账单让记者印象深刻。
这份账单记录着1945年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期间的全部收支明细,现在已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董必武曾任中共南方局副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是我们党出了名的‘红管家’。这份账单的收入栏有20项,共计56854美元。这笔经费在当年非常可观,包括生活费、交际费等,其中置装费1300美元。可最终,董老只花25美元购买了一套西装。”纪念馆讲解员戴琼告诉大家。
那一年,在大洋彼岸镁光灯闪烁下,作为中共代表的董必武就是穿着这套西装,昂首步入会场,在《联合国宪章》上郑重签下名字。
“董老处处精打细算,尽量节省开支,在美国的7个月中省下1240美元的生活费和200美元的交际费。”
省下的钱去了哪里?戴琼说,美国之行,董必武没给家人买任何礼物,省下的钱,一是为《新华日报》购买了一台价值3万美元的印刷设备;二是向《华侨日报》捐款1万美元;三是主持出版了英文版《中国解放区实录》一书,向世界各国宣传我党的基本政策和解放区的真实情况。最后剩余的经费,全部上交给了党组织。
“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铺张浪费的权力。”随记者一起参观的联勤保障部队某部干部张双感慨地说,董老当年告诫身边人的这番话,如今被他们挂在办公楼最醒目的位置,时时警醒着大家。
距离长沙市区70多公里的金井镇金龙村,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一间普通的老房子,走出了人民军队后勤工作创始人杨立三。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财经工作的开拓者,杨立三用一生践行着‘公私分明’的政治品格。”记者采访时,正逢一批地方干部到此参观见学。与他们交流得知,这里如今已成为湖南省军地开展廉政教育的课堂。
解放战争时期,杨立三曾任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当时,面对百万大军的后勤保障压力,他立下“三不”规矩:不拿战士一针一线,不住群众一间好房,不占公家一分便宜。有人质疑这些规定过于严苛,他回答:“严是爱,宽是害,党员干部若不能自净,如何带领群众前进?”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用血汗换来的,只能用在刀刃上!”正是这种对权力本质的深刻认知,使得这位“红色大管家”在行使手中权力时,始终保持清醒,始终心存敬畏。
和记者一起参观的湖南省军区参谋吴睿深有感触地说,“公私分明”,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清醒的自觉;“不搞特殊”,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而是拒腐防变的坚固盾牌。越是管钱管物管项目的重要岗位、关键时刻,越是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守好廉洁的底线。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历史长河奔流,杨立三的故事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章新建 梁津玥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