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冯学志 方汇泽 方鹤阳 邵震宇 王泽华
一江新安水,蜿蜒连浙皖。从千岛湖畔的桨声帆影,到新安江上游的云海花海,跨越二十年的时光流转,淳安与歙县两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在“千万工程”的浸润下,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强村的发展动能。如今,赛艇竞发的活力、渔火闪烁的富足、云海翻腾的诗意,在两岸共同奏响了一曲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富乐章。
绝版山水间
“运动+”激活全域共富
八月清晨的千岛湖,霞光如碎金般洒在水面,淳安县石林镇富德村的港湾里,赛艇划过的银弧划破宁静。江苏省常州市赛艇队的队员们正挥桨训练,水面倒映着他们坚毅的身影——这片2.28平方公里的港湾水域,因常年风平浪静,成了水上运动的天然竞技场。
“来这里训练两个月,我的2000米成绩提高了15秒!”队员衡星月抹了把脸上的水珠,语气里满是兴奋。自1998年起,已有13支省级专业赛艇队和3支国外赛艇国家队在此集训,从这里走出了50余位奥运、世锦赛、亚运会和全运会冠军。“水质好、风浪小,队员能更专注于技术打磨。”教练高永峰说,当地政府的周到保障和村民的热情好客,让他们每年都盼望着来此备战。
这份对山水的偏爱,不仅属于专业运动员。2019年,星浪湾水上乐园在富德村落地,皮划艇、桨板、龙舟等项目让普通游客也能亲近碧水。“小朋友们玩得不想走!”春日山房夏令营主班老师魏希茹说,每逢假期,这里就成了亲子家庭的欢乐场,每年吸引近万名水上运动爱好者前来打卡。
运动带来的流量,正在重塑这个曾经寂静的村庄。“以前守着好山好水,却不知道怎么赚钱。”村民王之璟在外打工多年,2023年回乡创办“果儿熟了”民宿,20间客房因“入住+采摘”的特色,周末常常满房。“游客来玩水,顺便住下来摘果子,连带着家里的茶叶、笋干都成了抢手货。”王之璟雇佣做工的同村徐大姐表示:“以前砍毛竹、摘茶叶,一年才挣一万多元,现在在民宿上班,年收入近五万元,还能照顾老人。”
富德村的变化,是石林镇“运动兴镇”的缩影。近年来,石林镇锚定“港湾运动小镇”定位,将赛事旅游、研学体育、运动康养等业态串点成线。2024年,全镇接待游客83.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33亿元,80余家农家乐、民宿带动农特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我们要把‘运动流量’变成‘共富增量’。”石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方加鹏说,下一步将深化农文体旅融合,让“仙活石林”的IP更响亮,让村民的腰包更鼓。
借亚运东风
渔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清晨五点,界首乡严家村码头已人声鼎沸。数十艘渔船组成的“水上舰队”披着霞光归港,舱内白浪丝、黄尾密鲴跃动如银,渔民周俊铭正麻利地过秤、记账。“淳安三分之一的渔船出自界首,四分之一的鲜鱼来自严家。”作为土生土长的渔民,他见证了村子二十年的变迁——从近百户人家“以船为家”的漂泊,到如今游人如织的“网红渔村”。这份蝶变,始于“千万工程”的推进,成于亚运红利的加持。
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淳安亚运分村落地界首乡,严家村借着赛事东风,启动了千岛渔港项目,围绕“知鱼、捕鱼、做鱼、食鱼”打造产业链。周俊铭率先转型:一边收购鲜鱼加工成鱼干,成了游客必带的手信;一边将自家老宅改造成“渔生有你”民宿,2025年开业半年就创下节假日满房的纪录。“亚运会之前,鱼得拉到县城卖,现在游客上门抢,价格还高了两成。”周俊铭笑着说,码头电子秤上跳动的数字,照映着村民们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90后余菁是村里最年轻的民宿主理人。2022年,她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创办“时光屿湖”民宿,亚运期间的满房经历让她信心倍增:“客人不仅住民宿,还会去我的多肉基地打卡,一年下来,民宿加基地能赚五六十万元。”如今,严家村已建成民宿35家,考拉水乐园、柑橘基地等业态相继落地,形成了“吃住游玩”一体的渔村风情体验区。“以前全村就靠打鱼,住的是船棚子,现在新房子一排接一排,村民年收入翻了十倍都不止。”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严宏芳算起账来满脸自豪:2024年,严家村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9000万元。这背后,是“千万工程”带来的人居环境改善,更是后亚运时代“赛事文旅”的持续发力。
“从‘水上漂’到‘岸上富’,严家村的故事证明,守住生态底线,抓牢发展机遇,渔村也能闯出共富路。”界首乡党委书记洪鹏飞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打造“赛事+度假”综合体,让亚运遗产惠及更多村民。
高山云雾中
光彩魔术撬动乡村蝶变
无独有偶,在“千万工程”的牵引下,富德村和严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沿着新安江水系逆流而上。在安徽歙县,当地以山水人文为载体,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旅游业态发展,为村庄打造专属“人设”,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安徽歙县霞坑镇石潭村的清晨,总在相机快门声里被唤醒。只见群山间雾霭流波,梯田里繁花争艳,摄影爱好者们扛着设备穿梭在山道上。炳山农家乐负责人吴炳山则操控着无人机,为客人们寻找最佳拍摄角度。“石潭的云海和花海,在摄影圈可是‘顶流’。”吴炳山经营的炳山农家乐,因紧邻最佳观景台,旺季时15间客房天天满房,日收入能达6000元。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的“网红老板”,曾是四处奔波的打工人。吴炳山做过汽修、加工过茶叶,事业一直不温不火。2017年,看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他回乡开起农家乐,还自学摄影和短视频——1700多条抖音视频,13万点赞量,成了他最有效的“引流器”。“我会提前告诉客人哪里拍云海最美,哪里能拍星轨,回头客特别多。”
石潭村的走红,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张获国际大奖的油菜花照片。依托全年200余天的云海奇观和“四季有花”的优势,这个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渐渐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千万工程”实施后,村里修路、改厕、整治环境,农家乐、云上咖啡等新业态接连涌现,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务工。“在杭州打工时,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村民余飞在望山居民宿上班,骑车20分钟就能到家,他说自己现在工资不比城里低,还能照顾老人孩子,非常舒心。
目前,石潭村已有50余家民宿,2024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收入2500万元,带动300名村民就业。驻村第一书记李运岩介绍,村里正推进循环道改善、山地观光小火车等项目:“我们要让‘光影石潭’的品牌更亮,让‘美丽资源’持续变现。”
从富德村的赛艇划出的活力轨迹,到严家村渔网收起的丰收喜悦,再到石潭村镜头定格的云海诗意,浙皖两地的实践,共同印证了“千万工程”的深远力量。二十年来,淳安与歙县守护着一脉新安水的清澈,更探索出生态赋能的共富路径——以运动激活山水潜能,借赛事点燃发展引擎,用光影唤醒乡村价值。
如今,新安江两岸,新房错落有致,笑脸随处可见。这不仅是风景的蝶变,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更是幸福财富。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践行,这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必将在浙皖大地上铺展得更加壮阔。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汪苏洁 余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