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陆吟 徐瑜敏
通讯员 鲍杭琴
清晨薄雾未散,汾口镇汪家桥村党总支书记汪武英已带着沉甸甸的公文包,踏上了熟悉的村道。包里装的是她走访的“标配十件套”,防诈宣传单、维修工具、记录本等。
在她身后,副主任汪继富肩挎木工箱,村妇联主席周苏梅提着理发工具,这支特殊的“巡逻队”即将开始新一天的走访。
“婆婆早饭吃了没?这两天天气热,家里用水还稳定不?”“多亏你们上次来检修,现在都很通畅。”这样的对话在村巷中不时响起。
汪武英一边熟练地帮老人检查水电,一边递上新的防诈宣传页,“最近骗子花样多,遇到拿不准的电话,随时问我们啊。”
村道上,脚步声、问候声、谈笑声交织,清晨的村庄在干部与群众温暖的互动中渐渐苏醒。
四年前,汪家桥村还是另一番景象:村委会门口常挤满反映问题的村民,甚至深夜还有百姓敲响汪武英的家门。
“与其坐等问题上门,不如主动走出去找问题!”2021年底,汪武英带领村两委每天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入户走访,风雨无阻。
不仅如此,村干部们还分工协作、各展其长:副主任帮修家具,村妇联主席每月义务理发,支委帮扶老人,大学生关爱儿童……
干部们不再坐等群众上门,而是主动走进百姓家中、田间地头、项目现场,走访内容也逐渐从矛盾调解扩展到政策宣讲、安全宣传、环境监督等多方面。
“过去水电出了问题要跑好几趟村委会,现在只要一个电话,村干部就带着维修工上门了!”村民汪春江真切感受到变化,她说,“农村里小事处理好了,大事自然就少了。”
“一村一名大学生”汪霞阳虽然到村时间不长,但深有体会:“‘两万步’工作法让我们真正走进群众中间,宣传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实现了干群之间的‘双向奔赴’。”
村子不大,但汪武英每天的微信步数都超过2万步。“你把群众当家人,群众把你当亲人。用真心换真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汪武英表示。
通过不间断的走访,如今的汪家桥村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明显减少,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各类工程项目推进顺利。从2022年至2024年,村里基本实现“零信访”,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愈发高涨。
2023年,汾口镇系统总结汪家桥村工作经验,深挖提炼并形成了以“主动上门找矛盾,不让矛盾找上门”为核心的“两万步”群众工作法这一常态化工作机制,并于次年在全镇43个村社全面推广。
截至目前,全镇储备462名镇村干部、党员和驻镇部门、两新组织、专业能人等人员信息,依据专业范畴、擅长领域,分类开展每日“固定常态访”和定期“动态组团访”,并推行“日访十处”查村情、“一日三访”访民需、“重点探访”暖民心等工作机制,实现走访无死角、服务不断档。
实效不仅体现在亮眼的数据中,更写在群众的笑脸上。“两万步”群众工作法实施以来,矛盾信访量下降明显,“三源”治理成效显著,党员干部走访平均时长超3小时,年均为民服务次数超过1万次,群众对镇村干部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镇通过‘两万步’工作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风险隐患620件。”汾口镇党委副书记余登辉说,“过去是群众找干部,现在是干部追着问题走。”
如今,“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得民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汾口镇广大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他们以坚实的脚步连通千家万户,以真挚的情感走进群众心里,持续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暖心答卷。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余程耀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