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综合新闻
茶香里的担当 烟火中的情怀
发布时间:2025-09-11 08:09:41

  特邀界  陆玉凤

  一、根植茶山:接过茶篓,扛起期盼

  鸠坑茶,始于汉,兴于唐,是千年贡茶,鸠坑茶种更是香飘世界。我的童年,浸润着春茶的艰辛:凌晨4点母亲的炊烟,5点全家背篓上山的背影,深夜炒茶的香气,父亲不到3点赶早市疲惫却坚定的脚步……这份祖辈的辛劳,早已刻入我的骨髓。

  大学毕业后,我本有一份乡政府的稳定工作。但看着父亲早出晚归,连吃饭都成奢侈,那份心疼让我做出了人生第一次“叛逆”——不顾父亲反对,毅然辞职回家,接过了他沉甸甸的茶篓。那一刻,想法朴素而坚定:不能让父母再那么累,该我扛起这个家了。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送货、包装、挑茶,事事亲为。一次好心用顺丰发货却倒贴钱的经历,父亲那为难又心疼的眼神如针刺醒了我:光有情怀不够,必须提升价值!于是,我外出求学,考取高级评茶员、茶艺师;流转茶园,咬牙坚持高成本甚至亏损的有机管理!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正当市场开拓举步维艰时,我的先生被我的执着打动,加入了这场“茶业突围战”。创业路上,摩擦与突破并存。记得用鸠坑早原料做高端毛尖时,传统工艺难以兼顾形美与鲜爽。我力主调整揉捻工艺,却与父亲爆发了长达三年的激烈争执,甚至被质疑“不会做茶”。面对父亲的铁青脸色,我立下“军令状”:“新工艺的茶,卖不出去算我的!”这份坚持,历经岁月沉淀,终获市场认可,客户盛赞“养眼、鲜爽”。我们的茶从县域金奖一路攀升至国际金奖,2021年更斩获“中绿杯”特别金奖!一款红茶,更是历经14年打磨才成就卓越品质。

  光有金奖不够,市场需深耕。近几年,依托政府品牌政策,我们奔赴全国10多个城市参加专业茶博会,从最初的“只知千岛湖鱼头”,到如今客商主动进馆品鉴、采购千岛湖茶,变化令人欣慰。我习惯随身带茶,抓住一切机会讲述鸠坑茶的故事。

  二、茶香里的担当:唇齿相依,共担风雨

  政协委员的担当,必须深深扎根于本职工作的沃土之中。作为鸠坑唐圣茶叶负责人,“带动增收”于我,绝非空洞口号,而是刻入骨髓的使命与融入血液的责任。我们每年带动360余户茶农增收,提供120多个季节性岗位。然而,这份责任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抉择,甚至血浓于水的疼痛。

  最让我夜不能寐的,是那些品质“不上不下”的茶叶青叶。收购它们,意味着几乎年年亏损,冰冷的数字如无底洞,吞噬着利润,甚至威胁企业生存。我曾向父亲抱怨:“明摆着亏本,为什么不少收点?库存压力太大了!”但青叶仍如潮水般涌来,堆满厂房,蔓延至路边。机器轰鸣,工人两班倒。看着父母因劳累深陷的眼袋,因滞销辗转难眠的身影,我心如刀绞。

  一次,我忍不住再次质问父亲。他沉默了许久,抬起布满血丝的双眼,声音低沉却如惊雷:“凤凤,这些茶农,年年都指望我们!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在这季茶上。我们不收,他们卖给谁?你让他们怎么办?生意有亏有赢,但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咬着牙也得收!”父亲的话,如重锤击碎了我所有商业逻辑的抱怨。那一刻,我真正读懂了父亲无私的担当,也醍醐灌顶:我们与这360多户茶农,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茶农的饭碗稳了,笑容多了,我们的根才深;我们壮大了,才能更好地托起他们的未来!

  销售不畅倒逼我们改革。品质突围,刻不容缓!我们柔性引进顶尖专家,深化产学研合作,攻关鸠坑茶技术瓶颈。同时,彻底摒弃旧模式,确立铁律——“品质为王,市场定价”!每批新茶都经历严苛审评。对等级略低或有瑕疵的茶,我们宁可以成本价甚至亏本价快速处理,对我们来说,品质重于千金!

  外部时有寒流,但我们担当的脚步从未停歇。五年来,我们坚持自费邀请专家为茶农田间授课;组织茶农外出学习交流、放松身心;年底为茶农送上心意红包与有机肥。他们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好的收益。令人无比欣慰的是,严村及周边茶农户均年收入,已从十年前的不足8000元,稳步攀升至如今的2.3万余元! 我们的茶成功入选浙江省政府采购名录,成为多家知名企业指定用茶;企业也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省示范性青创农场”“市农业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

  三、烟火情长:多重角色,只为茶香远飘

  委员、茶三代、农创客、两个孩子的母亲……多重身份是甜蜜的负担,更是前行的动力。“时间”于我,最为奢侈。茶季凌晨打包发货,深夜处理资料是常态。支撑我在“忙乱”中坚定前行的,是身后温暖的港湾:先生是事业战友、生活后盾;父母是最无私的支持者;最让我心疼又给我力量的,是两个懂事的孩子。多少次深夜归家他们已入梦乡,清晨出门他们小脸尚存枕温。错过了太多成长瞬间,但那声稚嫩的“妈妈”,总能瞬间驱散疲惫,注入无限柔情与力量。这“烟火人间”的忙乱与温暖,交织成我无畏前行的磅礴力量!

  履职为民,根植乡土。我结合千岛湖旅游,提出“茶文旅融合”提案;针对茶农技能短板,撰写《加强茶产业技能培训建议》;心系乡村未来,参与“青年入乡”调研提交稳留建议;作为母亲,关注儿童健康调研呼吸道感染,走进幼儿园播撒茶文化种子。“哪里需要,委员就在哪里”,这是我的信条。

  陈宗懋院士曾说:“鸠坑茶是浙江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历史财富。”让千岛湖鸠坑茶作为淳安金名片,在重要经贸、文化活动中亮相,让世界闻到它的芬芳!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刘波 谢旻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