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见习记者 姜鑫蓝 记者 叶华 胡璇 郭诗琪 姜叶军
“千岛湖好山好水出好茶,我是土生土长的淳安人,从小在茶园里泡大。”淳安县鸠坑万岁岭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余倩倩,用这句话开启了她与茶的故事。从茶山上勤工俭学的姑娘,到酒店销售领域的职场人,再到如今扛起非遗制茶技艺传承、带动乡邻共富的“茶三代”,她以坚持、创新与担当书写出新时代淳商的独特风采。
茶的印记,早已深植余倩倩的童年。而真正让她决心扎根茶产业的,是婚后一段“因缘巧合”——夫家世代制茶,婆婆章成花更是当地有名的制茶能手。此前,余倩倩曾是一名优秀的酒店销售,谈及跨界优势,她笑着说:“其实都是销售,以前卖酒店房间,现在卖茶叶,大的市场销售逻辑和方法是相通的。”她的到来,为合作社带来了全新活力:婆婆擅长传统经营,靠批发和老客户稳住基本盘;她则敏锐瞄准“新市场”,一方面推动茶叶年轻化,让饮茶从“长辈专属”变成年轻人的生活潮流,另一方面主动对接企业,持续拓宽销售渠道。
“我喜欢美好的事物,总觉得每一份茶都是一份礼物,茶礼也该有更用心的呈现。”秉持这样的理念,余倩倩格外注重茶叶包装——不追求奢华,却讲究质感,力求让每一次开箱,都成为传递心意与幸福的仪式。对品质的坚守,也让合作社的茶叶屡获大奖。谈及荣获国际金奖的时刻,她由衷感慨:“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最该感谢的是婆婆,她不只是家人,更是我踏入茶行业的入门师傅。”
这份匠心从未固守传统,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从爷爷创办遂绿茶叶厂,到婆婆传承非遗炒茶技艺,再到如今与农科院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合作社始终走在茶产业前沿。“每年我们都会带着茶样参加国内乃至国际评比,至今已拿了几十个金奖。这些奖项就像‘强心针’,不仅让我们能守住初心,更证明我们的方向没错。”余倩倩说。
传统茶企多专注春季茶叶生产,“春茶香,夏茶涩”的观念,让满园夏秋茶被视作“废叶”,资源白白浪费,茶农也陷入无工可做的困境。如何开发夏秋茶、让昔日“废叶”变身增收“金叶”,是余倩倩和团队全力攻坚的方向。他们不断倾注心力,在夏秋茶厂房搭建、产品创新研发与市场渠道拓展上持续发力。
为推动项目落地,余倩倩带领合作社成员频繁往返杭州、千岛湖等地,多次与市、县农业部门及帮扶结对单位沟通,积极争取将夏秋茶纳入中央农业直补项目。2016年下半年,合作社顺利建成2400平方米新厂房,引进半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还打造了茶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项目投产后,惠及鸠坑片5个村的1235户农户。
在产品研发上,余倩倩团队经过大量研究与试验,开发出一系列以夏秋茶为原料的新产品,“千岛湖茯茶”便是其中的得意之作。通过与陕西泾阳茶企合作,将本地黑毛茶加工成茯茶,既拓展了销售渠道,又大幅提升了茶叶附加值。这一举措,为当地茶农增加300余万元销售收入,人均增收近5000元,让茶农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创新的红利。
面对国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余倩倩和团队转变思路,主动开拓海外市场。“夏秋茶目前主要销往东南亚,每月出口量稳定在三四十吨。”她说。
“茶香也怕巷子深”,在互联网时代,余倩倩敏锐捕捉到线上运营的潜力。“以前发一条朋友圈,转化效果就很好,但现在流量向视频号聚集,不跟上就会被淘汰。”2016年,她率先开设淘宝店铺,将鸠坑茶推向更广阔的线上市场;同时创建微信公众号,持续分享茶文化知识与个人制茶、品茶心得,让更多人在故事与感悟中走近茶、了解茶。
此外,她还积极参与杭州市百名巾帼“云代言”等活动,化身淳安共富直播间主播,通过镜头亲切又专业地介绍家乡风物。借助直播新渠道,她以自身影响力和真诚分享,将鸠坑茶推广给更多爱茶人,把千岛湖畔的优质好茶,从深巷送到了无数消费者的杯中。
2024年,淳安县鸠坑万岁岭茶叶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非遗工坊,眼下正全力推进茶旅融合与研学项目的筹备工作。“受交通、地理位置限制,企业暂时难以大规模接待游客。不过我们已经提前备好非遗工坊的展示物料、体验工具等配套物资,待明年鸠坑口大桥正式开通后,会根据实际客流量逐步推进研学项目落地,让更多人走进茶园、体验非遗制茶技艺。”余倩倩介绍。
茶园日日萌新绿。自幼浸润茶香的余倩倩,作为新一代“新茶人”,承祖辈之基、拓新茶之路,以实干创新让鸠坑茶香飘向更远方。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余程耀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