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编者按
千岛湖,不止于美,也不止于湖。这片钟灵毓秀之地,不仅孕育绝美山水,更是优质农产品的天然沃土。栀子花、鸠坑茶、清水鳖等一批打上“千岛湖印记”的农产品,正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与知名品牌“握手”,共同讲述品质与创新碰撞出的全新故事。
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这份“藏在大牌背后的千岛湖力量”,本报今起推出“想不到吧”栏目,讲述千岛湖农产品与大牌合作的故事,揭秘从田间到品牌的“全链条密码”。
通讯员杨奇王亚萍见习记者余长锋
在枫树岭镇下姜村,一个巨型绿色奶茶杯模型引人注目。工人们正在安装的“爷爷不泡茶”招牌,宣告着这家网红茶饮品牌的全国首家栀子主题旗舰店即将在此开业。
这并非简单的商业入驻,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花开结果”。这杯即将飘香的奶茶,背后是从“卖果”到“卖花”的产业蜕变,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蚂蚁”牵线
栀子花开结“新”缘
这一切,始于一场“千里姻缘”的考察。
“第一次去下姜村,开了5个多小时车,但一到就被震住了。”“爷爷不泡茶”品牌公关总监刘栋回忆道,“漫山遍野的白色栀子花,香气沁人心脾。”在蚂蚁集团的牵线下,品牌的研发团队亲赴下姜,蹲在地里比对花苞、测试香气。
千岛湖的山泉富氧环境,赋予了下姜栀子花“清透”的独特香气。品质一经确认,合作迅速敲定。2025年,“爷爷不泡茶”包收了下姜村全年的栀子花,用于制作其明星单品“空山栀子”的茶底,并在村里挂牌成立了栀子绿茶研发实验室,根据当地栀子的特性调整制茶工艺。
届时,全国2500家门店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来自下姜的栀子花香。同时,门店还将推出栀子精油周边及浙江限定“下姜栀子花套餐。“让我们一起静待2026年的下姜村栀子花开。”刘栋表示。
科技赋能
二十年耕耘育“富”花
下姜与栀子的缘分,早已深种二十年。
63岁的科技特派员俞旭平,是最早把栀子引进来的人。2003年,他被派到下姜村,“那年习近平同志来下姜村调研,给了‘优质高效、错位发展’的八字锦囊,还特意派我来帮村里找产业。”俞旭平回忆道,“采样了十几份土壤,最终确定了种植耐贫瘠、适合坡地的药用黄栀子。”
2005年习近平同志再次来下姜村时,专门去看了500亩栀子基地。“当时我汇报说每亩能赚4000多元,他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做得好!你有功啊!’”俞旭平至今记得村民们的那份激动。
栀子让村民第一次尝到了“靠山吃山”的甜头。但转折发生在2022年。85后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不满足于单一的“卖果”模式。“光卖果子太单一,游客来了想带点栀子特产,我们却什么都没有。”
于是,她找到俞旭平和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反复试验后把黄栀子改良成了大叶水栀子。“以前黄栀子一亩就收几百斤果,现在大叶水栀子光花就能收600斤,果能收1200斤,产量翻了四五倍。”姜丽娟说。
产业融合
一朵花“链”出共富新图景
产量的倍增,催生了产业的裂变。
如今的下姜栀子,已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栀子油、栀子藏红茶进军大健康赛道;栀子香水、香薰摆上文创货架;“灼灼栀栀”系列文创产品亮相深圳文博会;栀子主题民宿正在装修……
“以前一产种植赚1块钱,现在加工成文创产品能赚5块,做成奶茶原料能赚3块。”姜丽娟算着这笔“共富账”,眼里亮闪闪的。村里的规划更加宏大:联动大下姜25个村,规划一万亩种植面积,将这朵“共富花”一直种下去。
不远处,浙江骄栀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厂房里,生产线正在调试,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2000万元。
从科技特派员种下的“希望之花”,到网红茶饮的“香醇茶底”,再到迈向大健康、文创的“增值宝藏”,下姜村的这朵栀子花,历经二十年培育、蜕变与融合,终于泡出了一杯香气四溢、回味无穷的“共富茶”。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汪苏洁 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