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雯华
“今天回家给老师写一句最想说的话,不用华丽辞藻,真实就好。”教师节前夕,朋友家孩子的班主任布置了这样一项“特殊作业”。这份没有分数要求的作业,却让不少家长和学生格外用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节里别样的教育温情。
以往提及教师节,人们常聚焦于礼物、祝福的形式,却容易忽略师生间最本真的情感联结。这位班主任的“特殊作业”,恰恰跳出了形式化的框架,把表达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有孩子写道:“谢谢您在我不敢回答问题时,悄悄给我竖大拇指”;有孩子直白地说:“我喜欢听您讲课文里的小故事,比动画片还有意思”。这些稚嫩的文字,没有刻意的雕琢,却精准捕捉到了课堂上、校园里老师不经意间的温暖瞬间——是鼓励的眼神,是生动的讲解,是课后耐心的答疑。
对老师而言,这份“作业”更是一份珍贵的“反馈”。平日里,教师们默默耕耘,或许不曾察觉自己的某个举动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而这些直白的心里话,像一面镜子,让老师看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铭记,也让教育的价值有了更具象的体现。一位老师在朋友圈晒出学生的留言时感慨:“这是今年收到最棒的‘礼物’,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更重要的是,这份“特殊作业”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它教会学生用真诚的语言表达感恩,而非依赖物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的付出,学会观察与共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一次说教更有力量。
教师节的意义,从来不止于一天的祝福。像这样用“特殊作业”搭建起师生情感桥梁的做法,让节日回归情感本质,也让教育的温度在双向奔赴中愈发浓厚。期待更多这样的“小创意”,让尊师重教的种子在真诚的互动中生根发芽。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汪苏洁 王志仙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