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时政要闻
千岛湖水的“七十二变”
发布时间:2025-09-29 09:57:44

  通讯员 杨奇

  在浙西群山的怀抱里,573平方公里的千岛湖像一块被晨光擦亮的蓝宝石,1078个岛屿浮在水面上,把湖水衬得越发清冽。

  从前,这汪水是新安江上的航标,是水库里的蓄水源,是游客镜头里的风景。如今,它变了——会在凌晨“报警”提醒渔船越界,能在蒸馏器里酿出琥珀色的威士忌,可变成绿道上的骑行凉风,还能裹着酱香钻进百姓的钱袋子。

  千岛湖水正在学会“七十二变”!它的“七十二变”,不是神话里的法术,是淳安人捧着一湖秀水,琢磨出来的生态与发展的相处之道。每一“变”里,都藏着普通人的笑脸,都让这湖秀水,成为了更有价值的样子。

  水变“新哨所”

  在浙皖边界的鸠坑口,一座银白色的建筑临江而立,这里是目前国内监测指标最全的水质自动监测超级站。作为千岛湖水源保护的“新哨所”,各种精密仪器一字排开,正24小时不间断地凝视着一江碧水由西向东奔涌。

  清晨5点半,鸠坑口还浸在晨雾里,工作人员余日霖已经坐在监测屏前。

  “它们很‘聪明’,所有仪器都能在线自动监测,并自动传输到数据平台。”余日霖介绍,这座超级站堪称“全能”——监测涵盖重金属指标63项,靶向监测水中有机物122项,非靶向监测水中有机物1.9万种以上。这些数据实时传到淳安县“秀水卫士”应用场景的中枢系统,让千里之外的水质变化尽在掌握。

  “以前的千岛湖水是‘闷葫芦’,脏了、浑了,得等实验室把结果送回来才知道,等赶到现场,说不定麻烦都过去了。现在不一样了,它自己会‘报平安’,连水里的微量农药残留都能揪出来。”余日霖说。

  超级站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监测精度上,更融入了跨区域协同的治理哲学。眼下,淳安与安徽歙县、绩溪等地的合作已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你看这儿,”余日霖指着临岐镇水域的数据流,曲线微微向上翘了一下,“昨晚10点,这里的水‘喊’了一声——有艘渔船不小心越了界,执法船18分钟内就赶到了。”

  瞧,千岛湖这水现在不仅会“说话”,还会“劝人”,成了守护自己的“智能哨所”。

  水变“威士忌”

  上午9点半的淳之谷威士忌酿造车间,铜制蒸馏器嗡嗡地转着,蒸汽裹着大麦的甜香,从锅盖缝里钻出来,在车间里绕了个圈,又飘向窗外的湖面。

  公司总经理兼首席酿酒师丁琦戴着白手套,手里捏着根细长的玻璃管,刚从蒸馏器里抽出一管酒液——琥珀色的液体在管中晃了晃,映出他眼里的光。“你尝尝,后味有股甜意,这正是千岛湖水的优秀之处。”说着他把玻璃管递过来,“它软,pH值刚好7.2,能把大麦的香全勾出来,酿出的威士忌没有涩味,懂行的人一喝就知道。”

  “20年前,谁能想到千岛湖水能酿出威士忌?”丁琦的话里藏着产业的变迁。

  上世纪90年代,农夫山泉在淳安设厂取水,成了“因水而兴”的第一颗星火。现如今,这样的水饮企业,全县已有73家,其中规上企业10家——从单一的天然饮用水,到蛋白饮料、功能饮料、碳酸饮料、果蔬汁、茶饮料再到威士忌和啤酒,淳安的水饮赛道早已从“1”拓展成了“7”。

  目前,5个总投资42亿元的威士忌项目——淳之谷威士忌、金久威士忌已建成投产,奥格诗丹迪淳岸威士忌、隐象威士忌年内就能完工,新签约的万季威士忌也已开工。

  全部投产后,年均产能达2万吨,按700毫升一瓶算,就是2800万瓶,产值达84亿元。这将是千岛湖水饮产业的“第二曲线”。

  水变“新玩法”

  中午12点的环湖绿道补给站,日晒面的香气混着湖水的凉风飘过来。民宿老板李姐正给骑行客老郑端面,面条裹着深褐色的淳安酱,热气腾腾地冒白烟。“老郑,我记得你2019年之前来的时候,不还抱怨‘千岛湖水只能看,摸不着’吗?”李姐笑着打趣。

  他掏出手机,翻出上周的骑行照。照片里,他和队友们骑着车,身后是波光粼粼的千岛湖,1078个岛屿在远处若隐若现。

  李姐端来一壶绿茶,茶叶是湖边山上种的,用千岛湖水冲泡的。“今年上半年游客比去年多了15.4%,都是冲这些‘水的新玩法’来的。”她指着墙上的照片,有骑行的队伍、有品鉴啤酒的游客、有在湖边康养的老人……千岛湖水不再是远处的风景,变成了能骑、能喝、能玩的“伙伴”。

  水变“香辣酱”

  下午5点半的梓桐镇“娘心生态共富工坊”,夕阳把20口大酱缸染成了暖金色。63岁的村民洪春娥系上围裙,手里的木耙熟练地插进酱坯里,翻起一层深褐色的酱,香气立刻漫了开来。

  洪春娥做酱的手艺是跟婆婆学的,村里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做,以前就是自己做自己吃,顶多给城里的亲戚送两瓶,从来没想过这还能变成钱。这个转变始于村民程胜军建起的“辣酱工坊”。这个工坊里,聚集了像洪春娥这样的手法娴熟的10多位大爷阿姨。

  “按件计酬,手快的一天能拿到一百二三十块!一个月下来,有两三千多块。”洪春娥掰着手指头算账:孙子的奶粉、玩具,家里喝的用的……这些过去要精打细算甚至不舍得的开销,现在靠她自己这双搅了半辈子酱的手就能解决。

  “其他几位村里的老人们也都没想到,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家常辣酱手艺,有一天也能派上用场,增加收入。”洪春娥说着说着,咯咯笑了起来。

  工坊的负责人程胜军拿起一瓶刚贴好标签的酱,瓶身上“淳安味道”几个字格外醒目。“我们这酱,用的就是千岛湖的水,湖周边种的豆子,味道就是正。以前‘散装’卖,难成气候。现在有了品牌,变成了旅游伴手礼,甚至能上网卖到全国去。”

  工坊成立以来,一年卖出十几万罐辣酱,为在工坊工作的村民每年发放数十万元。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义永华 王志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