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时政要闻
大下姜“抱团”书写共富答卷 从“姜妈赶集”到栀子产业,联动蹚出区域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0 09:40:08

  记者  周慧  胡璇  通讯员  吕鑫

  近日,记者随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立法,穿行于枫树岭镇乡间小路。当天是“姜妈赶集”上门收购日,首站抵达下姜村后龙坑自然村汪凤花家。

  午后阳光洒满院落,圆篾盘里堆叠着辣椒、豆角、卷心菜等各色干菜,田间鲜蔬在秋日里完成风味蜕变。“黄老板、唐老板来啦!”汪凤花笑脸迎出门,指着干菜介绍:“都是自己种、自己晒的,光梅干菜就有包心菜、九头芥做的三四个品种。”

  黄立法仔细查验干菜成色、闻辨气味,向记者夸赞:“汪大姐手艺越来越好了。上周刚收过她老伴钓的溪鱼晒制的鱼干,今天这些干菜按20元一斤的顶格价收购。”过秤、装袋、结算,5斤干菜为汪凤花带来100元收入。“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现实,家里吃不完的菜晒成干菜能换零花钱。”汪凤花接过钱,笑容格外灿烂。

  回程途中,公司副总经理唐诗梦向记者展示“姜妈赶集”运营后台数据:“这些天来已上门收购了十几单农特产品,金额从几十元到一千多元不等,均按农户实际产出与市场需求定价。”

  2019年,枫树岭镇下姜村牵头,联合周边24个行政村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化、市场化、标准化模式打破乡村发展瓶颈。“把千家万户的优质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包装、统一‘大下姜’品牌,通过渠道销往各地,让山里货走出大山、端上百姓餐桌。”黄立法说。五年来,公司不仅打响“大下姜”区域品牌,还为25个村增收超300万元,为低收入户分红200多万元,区域抱团攒下了共富家底。

  “姜妈赶集”让农家干货飘香更远时,大下姜产业振兴图景中,栀子产业正绽放新颜。走进下姜村栀子花基地,初秋枝叶间,青黄相间的栀子果沉甸甸挂在枝头,几名农户头戴草帽穿梭树丛,指尖翻飞间,饱满果实落入竹篮。

  “这两年栀子产业势头好,政策托底是关键。”枫树岭镇农业农村办林业员余宜镅拨开枝叶查看长势,“除县里的种植补贴,镇里也出台专项政策。几年间,栀子种植从下姜村几百亩扩至全镇两千余亩,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投入,采收、运输、加工产业链逐步完善,创造不少务工岗位,带动村民家门口增收。”

  基地不远处的下姜村内,“爷爷不泡茶”全国首家栀子主题旗舰店已开业,门口招牌醒目,货架上整齐摆放“大下姜”茶叶、笋干,展示柜里陈列着栀子系列产品,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前来购买的游客爆满。

  “我们引入‘爷爷不泡茶’等项目,挖掘栀子多元价值。”枫树岭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王耿鑫介绍,该品牌爆品“空山栀子”茶底就是栀子绿茶,下姜种的栀子花与江南绿茶结合,与当地资源高度契合,“如今既有骄栀科技等企业采购栀子果,又有饮品店开展深加工,还能借下姜村旅游影响力吸引游客体验,实现农旅融合。”

  如今,以下姜村为示范,大下姜区域产业蓬勃发展:栀子实现从“卖果”到“卖花”的双赢,花生销售线上线下“双旺”,传统蚕桑养殖依托文旅融合焕发新生……

  “单村资源走不远,需聚合周边资源把蛋糕做大。”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说,未来将打造“飞地下姜”“品牌下姜”,进一步做透可利用资源与可融合产业,让大下姜的好产品被更多人知晓。

  这一抱团思路,正通过大下姜联合体实践落地。今年,紧扣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主线,大下姜联合党委围绕村集体、农民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实施“五大行动”与“八大工程”。

  “目前三项工作成效显著:产业引领为毛竹、栀子、茶叶等主导产业注入活力,“亿元千万”工程夯实村集体与低收入农户分红基础,‘姜妈赶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大下姜联合党委办公室负责人余青平表示,下一步将以下姜村为龙头,带动区域行政村齐头并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推动共同富裕。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谢旻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