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时政要闻
秋风染菊香 丰收入画来 高山紫菊激活乡村共富活力
发布时间:2025-10-15 08:37:48

记者 周慧 通讯员 童钰茹

秋风掠过王阜乡的层峦,在海拔600多米的柳塘村高岗上,连片的紫菊在阳光下轻轻摇曳。未绽的花苞凝着淡紫的娇嫩,盛放的花瓣裹着雪白的莹润,这抹浙江省独有的“高山紫”,正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采收季。

晨露还未散尽,罗嫩女便挎着竹篮钻进菊田,和十几名乡亲一起采收紫菊。指尖轻捻间,一朵朵紫菊便落入篮中。这样的场景,在柳塘村已延续十余年。从野生珍品到规模种植,不变的是菊农们对这株金贵宝贝的细心呵护。

“我们村种紫菊十多年了,仅仅在这片高岗就有十多亩地,都被公司包去了。”罗嫩女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看着竹篮里已堆起小半的紫菊说道,“一年采四次,这是第三批,头批收了650斤,第二批有600斤,这批估摸着也有400多斤。来采菊花的都是村里的乡亲,一天发130元工钱,大家干劲足得很。”

采收后的鲜菊,没有直接送往加工厂,而是先到了菊农胡通华家的柴火房。推开烘房的木门,杂木在灶膛里燃着暖焰,热气顺着竹屉缝隙往上钻,鲜菊的清香混着柴火的暖意,瞬间裹住进门的人。

菊农胡通华守在灶边,一边看火一边笑着说:“土法子烘出来的菊花,又香又紫,比机器烘的有味道,今年公司也鼓励我们自己烘干,我的手艺正好派上用场。”一屉屉鲜菊就在火苗的温柔烘烤下,褪去水汽,锁住香气,也保留了最自然的淡紫品相。

紫菊原产于海拔1400米以上的金紫尖生态林区,野生野长、自然柔美,是原生态的高山珍品。老一辈人秋收时便会采撷,或晒干后泡成待客的高山茶,或留存起来缓解秋日干燥。如今,竹篾盘里沉甸甸的紫菊,在浙江敬存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具匠心的加工下,开启从山间珍品到文化精品的蜕变。

走进该公司展厅,“浙江省省级非遗工坊”“杭州老字号”的牌匾格外醒目。展柜里,紫菊干花透着温润的紫,紫菊膏方泛着琥珀的亮,每一样产品都藏着文化的巧思。“第一次见紫菊,是在农户家的一杯茶里。”公司厂长严杰凯回忆道,当时农户端来的玻璃杯里,干菊遇水慢慢舒展,玲珑的姿态、淡雅的色泽,像极了“十八岁的姑娘”,一下子就让人记在了心里,“它的滋味也非常特别,不像杭白菊那么寡淡,也不像金丝皇菊那么浓郁,而是像消费者所说的有奶香味,这是紫菊独一份的特色。”

2016年,王阜乡引入浙江敬存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为当地带来专业生产线,更以挖掘紫菊文化、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联合农科院开展品种改良与种植方式优化工作,在全乡推广紫菊规范化种植技术。“目前我们的紫菊已基本实现无农残,且成功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这对紫菊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严杰凯表示,“推动菊农稳定增收,让紫菊文化得以传承延续,这才是我们扎根这里的根本目标。”

如今,该公司每年收购紫菊4至5吨,通过与当地农户签订包收合同,已带动39户签约农户实现年均增收2万至3万元。在企业的市场推广与品质赋能下,紫菊原料市场价从最初的30元/斤,稳步提升并稳定在100元/斤左右。当地菊农在参与紫菊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切实尝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丰收甜头。

从高山田间的原生态紫菊,到承载省级非遗技艺与“杭州老字号”文化的精品,王阜紫菊不仅见证着秋日采收的满满喜悦,更让“生态好菊”的深厚文化底蕴飘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这也是我县立足千岛湖优质生态基底、深耕特色农业的生动注脚。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义永华 马峰明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