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方利锋
在中洲镇叶村村,有这样一位青年干部,她用近两年的时间,一步步为村庄培育出强大的“造血”能力,交出了一份让村庄从负债60万到年入百万的精彩答卷。她就是杭州市纪委派驻中洲镇叶村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杜涵琳。
在叶村村的村道上,杜涵琳手里攥着笔记本,又一次走进村民家中。每到一户,她都仔细询问生活困难、产业发展需求,将村民的诉求一一记录在本子上,也记在心里。这样的走访,早已成为她驻村工作的日常。
叶村村,是我县离城区最偏远的村庄之一,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招商引资没有优势,村集体账上常年只有零星收入,成了名副其实的省级重点帮促村。
“刚得知被组织安排到淳安挂职锻炼时,以为只是一两个小时车程的距离,可当得知具体联系的叶村村需要3个半小时车程时,我还是感到有些惊讶。”杜涵琳说道。但她很快就坚定了信念,决心要在这个岗位上为村里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
驻村伊始,恰逢当地采茶季,整个村子都忙着采摘、晾晒茶叶。杜涵琳立刻“入乡随俗”,跟着村民一起走进茶园,很快就适应了“白天进茶园帮工、晚上访农户唠嗑”的节奏。短短几个月,她不仅摸清了全村的产业底数、农户情况,还和村民们处成了“一家人”。“我头回见杜书记,心里还犯嘀咕:城里来的干部,哪吃得消咱乡下的苦?没成想,她跟着咱们上山采茶、下地干活,扫马路也不嫌弃脏,还一门心思帮村里跑项目、找路子。这姑娘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叶村村种植大户余仕良说道。
摸清村里的“家底”后,杜涵琳第一件事就是破解农产品“分散种植、难卖好价”的难题。她和村两委干部反复商量,决定由合作社分片收购村民种植的茶叶、山茶籽、大米等农产品,再统一加工、包装、销售。她利用周末时间,带着村两委干部去杭州学习标准化加工技术,同时委托标准化代加工获取SC认证。在大家集思广益下,设计出带有叶村村特色的品牌Logo。截至今年,通过干部包村、合作社统筹的方式,村里已累计收购茶叶青叶33000余斤、黄桃20000斤,山茶干籽17500公斤、大米35000余公斤,直接帮助村民增收160余万元。
“我们没走‘小散卖’的老路,而是先给村里的农产品立起‘叶村村’的特色品牌,再统一做加工、搞包装,让普通农产品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同时,我们还通过开专场展销会、对接企业和单位做集体采购,多渠道拓销路,让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收入有了大幅增长。”杜涵琳说道。
在为村里“输血”的同时,杜涵琳更注重培育“造血”能力。她发现叶村村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却因采摘加工技术落后、销售渠道狭窄,没能转化成经济优势。于是,她主动向上申请帮扶资金150余万元,牵头新建了村集体茶厂;还专门招商引资,请来杭州一家知名茶企,共同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社。此外,她还协调数十户村民流转土地50亩,打造出“龙井43共富茶园”,让茶叶产业成了村里的“长久饭票”。
项目推进常要面对土地流转、政策协调等难题。杜涵琳就协同村两委干部一次次上门讲政策、算收益、签协议。最终,村民们被她的真诚打动,主动签下了协议。不仅如此,去年因持续强降雨,村内主干道旁的一处山体发生塌方,严重影响村民通行安全。杜涵琳与村两委干部一同徒手清理塌方处,带队走访查控河道、房屋等地的16处风险点,确保全村安全平稳度汛。
目前,在杜涵琳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已帮助村里有序推进老年食堂、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项目,同时以“世外茶田 清韵叶村”为主题,成功申创市级和美乡村“特色村”。从“脱贫”到“振兴”,一幅秀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叶村村徐徐展开。
“通过这两年的驻村工作,我学到了很多基层工作的方法,这些都将是我未来工作中的宝贵财富。”杜涵琳说道。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章新建 谢旻
最新播报
更多>>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