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综合新闻
追问“实名”实效:百姓的安全感为何仍有缺口?
发布时间:2025-11-10 08:45:32

“请完成实名认证,否则将限制服务”——这是民众在办理电话卡、注册网络账号时最熟悉的提示。实名认证,作为筑牢通信安全与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制度,被赋予了防范诈骗、净化环境的重要使命。

然而,现实却撕开了一道裂痕。当普通百姓的身份信息在系统中被精准记录、全程追溯时,诈骗分子手中的虚拟号码却如同不受约束的幽灵,在网络空间肆意游荡。这些无需实名的“黑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核心工具:伪装成客服的诈骗电话轮番轰炸,冒充公检法的恐吓短信精准推送,仿冒金融平台的链接暗藏陷阱。从养老钱被席卷一空的老人,到背负巨额债务的年轻人,无数家庭因这些诈骗行为破碎,无数个体在骚扰与欺骗中身心俱疲。

我们不禁追问:为何投入大量资源建立的实名体系,在实践中却呈现出鲜明的“双重标准”?为何本应全覆盖的监管网络,偏偏在诈骗分子面前出现“盲区”?这道以文明和安全为名筑起的“高墙”,似乎只将守法公民牢牢圈在墙内,却对墙外的作恶者网开一面。当百姓为一笔小额转账反复核验身份时,诈骗分子的赃款却能通过虚拟号码搭建的链条顺利流转;当我们因误操作面临账号冻结时,诈骗账号却能换个“马甲”卷土重来。

“实名之盾”的失效,根源在于监管执行的失衡与制度落地的偏差。筑牢安全防线,既要制度完善,更要执行有力。唯有打通监管堵点,实现实名认证全链条从严管控;破除部门壁垒,构建数据共享的溯源体系;加大追责力度,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让“实名之盾”真正护佑百姓安宁,让文明的底线成为每个人的安全红线。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章新建 马峰明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