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近日,杭州银泉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泉茶业”)的千亩茶园里,“茶二代”楼舒琳向美国客商展示着公司的有机种植体系。从生态茶园到十万级抹茶净化车间,从茶青研磨到智能筛分,一路参观下来,美国客商对全程可控的抹茶产业链十分满意,当场敲定订单。
产业链转型
从名优茶向抹茶焕新
近年来,抹茶因其健康益处与可口风味备受追捧,在全球食品饮料行业掀起一阵热潮。
“早在2019年,余杭径山就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华抹茶之源’称号。”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市场的火热需求,余杭区以银泉茶业所在的径山镇小古城村为中心,在径山镇产业链党委牵引下,联合周边潘板桥村、漕桥村、求是村,共同组建了“古城共富”片区组团,由组团牵引片区内茶企、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推动产业赛道从名优茶向抹茶领域焕新出发。由此,“古城共富”片区组团内银泉茶业、兴挺茶业、瑞康茶业、神龙茶业等龙头企业在原有蒸青茶的基础上,陆续上线碾茶生产线37条,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紧密型产业链模式,逐步形成了“径山抹茶”的集群优势。截至目前,抹茶产量一跃突破3200吨、产值超5亿元。
“我们生产的抹茶在国外非常受欢迎。”楼舒琳脸上挂着笑意,“现在茶树进入休眠状态,我们可没闲着,三天两头领着外国客商往茶山跑。”这股源起径山涌向全球的“抹茶热”,背后是党建引领片区组团,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所迸发出的强劲动能。
为助力“抹茶红利”不断扩大,“古城共富”片区组团以党建联建为纽带,逐步构建起“144N”的发展机制:由1个片区议事协调委员会“掌舵”片区发展方向,让规划、产业、项目等都在党组织引领下协同共进;组建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融合发展4个党支部,推动茶叶品质提升、攻克技术难题、拓宽市场渠道、强化三产融合;由小古城村、潘板桥村、漕桥村、求是村共同入股组建片区公司,4村联动,打破壁垒,布局农业、文旅、加工、研学等产业板块;同时,打通“片区村集体+第三方运营”等利益联结渠道,汇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高等院校、青年创客等N方力量,逐步形成组织联建、平台联合、品牌联育、科技联通、服务联抓、人才联育、共富联创的七联工作机制。
片区组团促新生
从抹茶的“绿”到农文旅的“活”
党建联建的聚合效应,不断转化为产业焕新升级的强劲动能。在党建联建机制牵引下,余杭打出了一套资源整合的“组合拳”:由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全区7家茶企“组团出征”在太原举办的“2025浙江绿茶全国行”主题活动,让“径山抹茶”再一次惊艳亮相、香飘全国,引来无数合作客商洽谈签约;通过联建单位资源,成功“引智入茶”,携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尹军峰团队,落地径山新茶饮专家工作站,为产业拓展增值空间装上“最强大脑”,开发出奶盖用抹茶、抹茶茉莉等爆款新品。
共富的故事,在抱团发展中萌发、在产业里结果。眼下,漫步于“古城共富”片区组团的乡间绿道,一座在千亩茶山之上的茅草“大屋顶”映入眼帘,这是小古城村新晋“网红打卡”点LOOKOUT咖啡。在这里,抹茶文化融入乡村休闲消费场景,让游客不仅能沉浸式体验采茶制茶的农趣,还能在品味一杯抹茶咖啡的同时,在稻田与茶垄中沉浸式感受“乡村慢生活”。LOOKOUT咖啡自开业以来便颇受欢迎,节假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通过“保底租金+收益分红”,村集体稳定增收,实现了“好风景”向“新产值”的转化。
从一杯抹茶的“绿”到农文旅融合的“活”,如今,“古城共富”片区组团里的茶园融合研学基地,民宿联手非遗工坊,村庄相互联动发展,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刘波 谢旻
最新播报
更多>>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