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淳安新闻 > 综合新闻
“侨助工坊”叩开山乡共富门 带动3.3万农户就业 发放加工费超2亿元
发布时间:2025-11-13 08:40:04

  通讯员 余红卫 姜逸飞 余来坤

  “‘侨助工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顾家增收两不误。”屏门乡云裳尚品侨助工坊负责人项彩英感慨道。

  2022年以来,我县围绕“发挥侨优势、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系统推进“侨助工坊”建设,推动项目进村、就业到户、技能到人,打造具有淳安辨识度的特色样板。目前,全县已建成“侨助工坊”195家,带动3.3万农户就业,发放加工费超2亿元。

  汇侨力 架起开放金桥

  在淳安与义乌的“侨助工坊”对接洽谈会上,淳安县中贤服饰负责人方红福签下合作协议,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前,因订单不足、货源不稳,工坊一度面临困境。

  一直以来,来料加工产业在我县广受欢迎,但存在布局分散、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我县以“侨”为桥,积极链接侨商资源,与义乌侨商、中国来料加工产业联盟协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开展交流洽谈活动,签约服装家纺、针织编织等三大类加工项目,构建起“优、快、多”的供应链体系。截至目前,已与60余家侨商侨团达成近10亿元产业帮扶协议。

  同时,我县不断拓展合作半径,与建德、桐庐、温州等地侨团对接,举办交流活动50次,开展技术指导36次,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本土侨企也成为助力共富的重要力量。依托“千侨帮千村”等活动,我县积极引导杭州格优实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侨企将生产环节布局到农村,通过项目结对、订单共享等方式,打造一批示范工坊,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

  “我们有责任反哺家乡。”杭州格优实业总经理余丰功表示,“把加工环节搬到农村,既降低企业成本,又帮助乡亲就业,实现双赢。”目前,该企业已带动5个乡镇30余家工坊、500余名村民就业,年发放加工费超1000万元。

  顺民心 织密共富网络

  一直以来,我县坚持“工坊跟着需求走”,顺应城镇化趋势,推动“侨助工坊”全域覆盖,让更多群体共享共富红利。

  “以前送完孩子就没事做,现在在工坊每月能赚2000多元,自由又方便。”千岛湖镇曙光社区的“宝妈”吴健说。

  为帮助“宝妈”、留守老人等群体实现灵活就业,我县将工坊嵌入“一老一小”服务圈,在老年食堂、托幼场所周边布点,让“服务圈”成为“致富圈”。同时,在中心乡镇设立工坊,创新“工坊+就业服务站”模式,为搬迁群众定制“家门口就业方案”,实现“搬得出”与“富得起”有效衔接。

  为持续助力缩小“三大差距”,2025年,我县还创新推出“政府牵头+侨企赋能+经纪人运营”三方协作机制,推动工坊迭代升级。以屏门乡侨助工坊为“头雁”,探索“强村公司+经纪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设备共享、订单分包等模式,带动周边村落发展,形成“一坊带多村、一业富一方”的新格局。目前,该工坊已带动150余名农户就业,并与周边4个乡镇工坊建立合作。

  截至目前,我县23个乡镇已实现“侨助工坊”全覆盖,培育省三星级工坊2家、市二星级工坊17家,“村村有工坊、户户忙增收”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强根基 保障行稳致远

  优质完善的服务保障,是助力基层产业发展的一面“暖心防护盾”。为确保“侨助工坊”工作行稳致远,我县立足实际,积极构建“五位一体”服务体系。

  在完善服务协调效能方面,我县成立县级“侨助工坊”服务中心,常态化对接义乌等地的侨商资源,提供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物流协调等全链条服务;在推进责任落实方面,召开全县推进会,出台“侨助工坊”扩面提质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在强化政策保障方面,安排450万元来料加工奖励资金,对场地租赁、设备购置、订单奖励等给予补贴;在落实工作闭环方面,针对宣传、经纪人素质、项目附加值等5类问题开展整改,推动工作提质;此外,还加强队伍培育,聚焦经纪人、技能人才和业务骨干,开展培训30余场,培育人才超2000人。

  “完善的布局、畅通的渠道、全方位的保障,为淳安来料加工产业注入了新活力。”县侨助工坊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成红说道。

  “侨助工坊”是激活山区共富的“金钥匙”,也是联结侨心侨力的“连心桥”。在省、市委统战部支持下,我县于2023年8月入选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试点单位,2024年7月因工坊建设成效显著获杭州市政府集体嘉奖。2025年,我县推动“侨助工坊”迭代升级,探索“侨助共富”新模式,得到县委书记批示肯定。

  “从解决就业到提质增效,再到迭代升级,每一步都离不开侨界力量的支持。”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巩固“侨助工坊”成果,扩大“侨助共富”成效,在绿水青山间绘就更多共富图景。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汪苏洁 谢旻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