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通讯员 王海鹏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法育青蓝·法润童心”工作品牌,以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举措,打破传统普法模式,通过多维融合、精准滴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新生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创新形式 让普法教育“活”起来
告别“一张讲台、一本法条”的灌输式教育,我县着力在“趣味性”和“体验感”上下功夫,让法律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可知。
一方面,将法治元素融入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在临岐镇,皮影戏演绎“健康上网”故事,绿书签手工传递“法治守护”理念;在大墅镇,“法治剪纸”活动让孩子们在红纸翻飞间,将“法”字与宪法纹样化为生动的艺术符号。
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科技赋能,提升教育冲击力。南山学校学生走进社区矫正中心,通过VR设备体验“虚拟监狱”,让“失去自由的滋味”直击心灵,从内心深处敬畏法律。这些寓教于乐、沉浸体验的形式,将抽象的法理转化为鲜活的故事和场景,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学法兴趣。
精准施策 让教育内容“准”起来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我县实施“精准滴灌”,确保法治教育对症下药、入脑入心。
对于幼儿园小朋友,聚焦防拐骗、校园欺凌等基础安全知识,通过“故事+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教会他们勇敢说“不”;对于中学生,结合青春期特点,深入剖析校园霸凌、网络沉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真实案例,以案释法,敲响警钟。
此外,我县高度关注留守儿童这一重点群体,不仅开设暑期法治课堂,更创新性地开展“隔代亲”防骗课,教会爷爷奶奶识别诈骗套路,让祖辈成为孩子身边最贴心的“法治守护盾”,实现了法治教育与家庭关爱的深度融合。
多维融合 让普法格局“大”起来
我县积极拓展法治教育的外延,推动其与红色文化、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在“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节期间,为入团积极分子开设主题法治教育课,组织小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将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法治精神相结合,在缅怀先烈中厚植爱国情怀与法治信仰。通过“亲子共读”禁毒手册、“祖孙共学”反诈知识等形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家庭共识,推动“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法润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将普法课堂从校园延伸至社区、乡村、司法所、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场景中理解法律、运用法律。
截至目前,我县共开展活动20余场,覆盖1500余人次。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实践,不仅向青少年群体传递了法律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家庭监护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下一步,县司法局将继续深耕“法育青蓝·法润童心”品牌,以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富创意的普法实践,持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健康绽放。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汪苏洁 王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