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文明建设的深水区,不乏“旧弊未除、新忧暗生”的治理考题。当实名认证成为民生服务的“标配”,为何诈骗虚拟号能绕过监管骚扰不止?当百姓取款要反复核验身份,为何诈骗赃款、贪腐黑金能顺畅跨境转移?当文明建设开展多轮,为何“牛皮癣”式问题总在整改后卷土重来?这些尖锐的追问,直指治理体系中的堵点与痛点,更叩问着文明建设的深层逻辑。
实名认证本是筑牢安全防线的“第一道闸门”,运营商、银行的严格要求初衷可嘉。但当“严管”只停留在普通民众层面,却对违法违规行为“网开一面”,这种选择性治理不仅消解了政策公信力,更让文明建设的根基出现裂痕。诈骗电话的高频骚扰、跨境洗钱的屡禁不止,本质上是监管责任的悬空与治理效能的失衡——本该密不透风的制度防线,却在监管缺位中出现“破窗”,最终让普通百姓为治理漏洞买单。
文明建设中的“顽疾复发”,同样折射出治理中的形式主义与责任空转。诸如“三不管”地带的环境乱象、违规经营的死灰复燃,并非没有整改方案,而是缺乏“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和“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领域出现“解决问题者制造问题”的怪圈:有的干部把整改当“表演”,整改验收时“表面光鲜”,过后“反弹回潮”;有的部门为规避责任设置繁琐流程,将服务群众的窗口变成“关卡”,却对真正的风险隐患视而不见。
文明的进阶,从来不是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是治理体系的精准发力与责任担当的落地生根。破解这些治理困局,既需要拧紧监管“螺丝”,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让实名认证、资金监管等制度真正覆盖所有主体,不给违法违规留死角;更需要破除“利益藩篱”,斩断权力寻租的链条,让治理者回归“为民服务”的初心。唯有让监管长出“牙齿”,让责任落到实处,才能让文明创建真正惠及民生,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文明最坚实的底色。
文明之问,问的是治理短板,更是改进方向。回应好这些追问,需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以制度刚性破解治理顽疾,让每一项政策都经得起民生检验,让每一次整改都能触及问题根源。如此,文明之花才能在坚实的治理土壤中,绽放出持久的光彩。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汪苏洁 王志仙
最新播报
更多>>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