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村中过,两厢百扇门。受制于地形,我县有许多村庄都是这个样子。一村人,自有村以来,都少不了围绕这条母亲溪做文章,而桥在溪上留下的文化印迹和故事则是最深远的。
瑶山乡琅坑源村就是把造桥文章做到极致的一个村。
正月初五,记者一行来到这个村,头一个感觉,就是这桥还真是多得有点“晕”,一时半会实在看不清有多少座桥。“到底有多少座桥?”村里人也答不上。支书方才喜说,我们村在规模调整时想把村名改为“百村桥”,由于这个想法提得晚了,没有改成。他说究竟有多少座,也没有认真数过,六七十座吧。
在琅坑自然村的村头村尾,还保留有三座单孔石拱古桥。村上老人说,原先就靠这些石桥过溪。
随着这些年山核桃和山茱萸的“走红”,琅坑源村人的钱袋日渐丰实,新房子也一栋接连一栋地在溪两边造了起来,这时开始,这条无名小溪上,桥也猛然增加。大大小小、宽宽窄窄,既是路,也是晒坦,现在又多了个用场――许多家门停起了摩托车、小汽车――这桥就是停车场了。
琅坑源村也是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村落,其琅川自然村多数村民姓方,族谱记载说他们在宋高宗时即已迁居这里,至今有八九百年了。方才喜说他是第三十四代孙。村内方氏宗祠规模不小,保存较好。祠内还搭有戏台,这在县内祠堂中是不多见的。村内方氏分支还建有分祠,可见这里还颇见传统文化遗迹。
琅坑源村的自然风貌幽深、宁静,古樟、古桥、古祠堂,透着淳北农村勤朴、好客与恬淡。
村里人认识到了自家村上桥梁众多、传统文化遗迹保存良好、自然风光较好这个特色,思考如何将它变成某种发展资源。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在自己桥上挂起了红灯笼,增加了不少喜气和特色,一派令人流连的农家氛围。
春节前,还就有十几个上海自驾游客寻踪而来,一睹这个淳北农村独特村风村貌。这让琅坑源村人觉得,自己的村还真是值得开发呢。(杜川 海波/文 黎明 君平 贤高/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程贤高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