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夫妻共划致富桨——左口乡养鸡大户洪志英夫妇
发布时间:2008-11-26
夫妻共划致富桨――左口乡养鸡大户洪志英夫妇

  洪志英和方道昌,左口乡石岭后村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妻。多年来,他们靠着不懈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肉鸡养殖大户,他们办起了800多平方米的竹涧农庄土鸡养殖场,并无私地带动本村和周边村镇的多个农户养殖肉鸡,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今年50多岁的洪志英性格开朗乐观,为人热情真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但她却不甘于仅靠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在充分考察市场后,她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态绿色食品的追求,对土鸡蛋的需求量会大幅上涨,市场供求只会有增无减。2001年,洪志英从一名杭州老板手中租下养鸡场,开始了搞养殖业发家致富的征途。

  创业道路的艰辛,只有身在其中才明白了解:没有钱交租金,没有钱买雏鸡,他们四处筹借,亲戚、朋友、银行全跑了个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子;为时刻观察雏鸡生长状况、防止生病,严寒时节,在鸡场里一待就是好几天;鸡成型了,销路又成了问题,夫妻二人四处奔跑,寻找销售途径。“一年365天都要呆在这个山坳里,寂寞的时候只有两人说说话,家里80岁的老母亲都没法照顾,让当儿女的心中有愧,”回想过去,洪志英眼角滚出了一滴辛酸的泪水。

  “家有万贯,长毛的不算”。这句俗话,是人们从事养殖业的真实写照。这八年来,洪志英夫妇时时刻刻深深体会着这一点。

  鸡病是养殖户的天敌。2003年,已经饲养了几十天、每只均近一斤的雏鸡,一夜之间突然死了几百只,而且每天不断有鸡死去。守着鸡场,成袋地捡死鸡,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夫妻俩很是着急。十几天时间,他们四处求医,终于在县乡兽医的帮助下发现病因,治好了小鸡。看着重新恢复了活力的鸡雏,夫妻二人认识到光有干事业的冲劲还不行,充实科学知识更加重要。

  为此,他们有空就钻研养鸡技术,虚心向有经验的人讨教,经常给兽医专家打电话询问防治鸡病的知识,还参加县、乡组织的高效生态农业养殖业培训、座谈会。洪志英说:“自己读书少,以前干农活的时候不见得。但现在办了养鸡场,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去管理和经营。”经过多年来的摸索,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关于防病治病饲养方面的知识。2005年,一场严重的禽流感袭来,造成众多养鸡场倒闭,而洪志英的养鸡场由于平时防治过硬,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2006年,他们加入了县农业局组织的养鸡协会,成为这个协会的会员,和养鸡同行们常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养鸡心得,互相帮助解决困难。今年,在乡干部的帮助下,他们又抓住浙江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的契机,在浙江新农村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站,拓宽了销售渠道,从原来的临岐、富文、千岛湖、杭州、余杭等地发展到全国各地。

  现在,他们的养鸡场渐渐有了名气,每天都要接待很多慕名前来的顾客。养鸡产量也从2001年的6000只发展到现在的13000余只,品种从单一的兰溪土鸡发展到拥有仙居土鸡、梅林土鸡、草三黄土鸡、河南土鸡等十几种,土鸡蛋年产量2000多斤,年年都脱销,利润成倍翻升。

  致富不忘家乡人,对上门来取经的人,洪志英夫妻俩都是热情接待,热心帮助,先后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都开办了养鸡场,富山村村民方忠根几年前就是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办了一家大型养鸡场,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现在,洪志英夫妇准备加大投资,在养鸡场的基础上开办一个农庄,发展“农家乐+养殖”模式,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见习记者 王筱倩 通讯员 王吕)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