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桑林深处宋祁村
发布时间:2009-05-27

  山村小介:宋祁村,位于汾口镇(杨旗坦)东南方向约三四公里处,是一个移民后靠村。1979年,该村的1600多位村民从原来村址迁移到现在的所在地,从此走上了建设新家园的路。三十年来,经过村民的团结努力,该村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算起来,这是记者第二次走进宋祁村。

  在2007年四月份的时候,记者采访途中曾经在该村穿过。当时,正值油菜花开将尽,天空是蓝蓝的,山水是青绿相间的,宋祁村附近区域上接武强溪,下连千岛湖,风景更是迷人。如此风景,不收藏起来着实可惜!于是,记者弃车步行,一路且行且摄,沿着公路从横沿路口走到了宋祁村。

  在当时,宋祁村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开放和活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地村民的心态都很放得开。在该村,村民们从事各种各样的行当:有外出打工的,有在家养蚕的,有办砖瓦厂的,有开店的……几乎涉及到了很多行业。

  5月27日下午,山雨初歇,在汾口茧站站长严海建的陪同下,记者再次来到了宋祁村。和上次的匆匆路过不同,这次记者前来的目的是采访该村的一位养蚕大户。

  由于天气原因,从车窗往外看,视野模糊不清,村里的行人也很是稀少。“今天上午下大雨,大多数村民都躲在家里休息,有一些勤劳的,就在家里忙活家务。”随行的一位村民说。

  汽车终于停下,探出身子,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桑林――从田埂的这头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杉树林边,起码有上百亩。在桑林的一侧,还有呈半包围形状的三排平房。

  同行的严站长说:“这是宋祁村的蚕桑示范基地,面积120亩,是杭州市农业局种子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联系辅导的蚕桑示范基地。在以前,该村的桑林很多又很杂,后来该村把附近所有的桑林回收了,统一整理成了这片基地,还建起了饲养厂房,这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走,去看看!现在正是春茧收获的季节,随行的村民说该基地正在忙着摘茧,带着一丝好奇,记者快步走向了附近的一个厂房。

  这些厂房比远处看起来要大很多,足足有两层楼高。屋子外面的走廊上,成排成排地堆放着蚕茧的簇框;屋子的里面,地底堆积了厚厚的一层蚕粪和桑枝,但是味道却一点也不难闻,蚕粪和桑枝上面也有成排的簇框,许多妇女正在忙着摘茧。

  这些妇女可谓全部武装,个个穿着蓝色的咔叽布衣服和裤子,腰间裹着防水用的塑料薄膜,脚上还蹬着高筒雨鞋。她们三两散开,坐在房间四周,不时从身旁取出一块块结满春茧的方格簇,随后双手便灵活地在簇框之间舞动,一个个雪白的蚕茧便纷纷滚落进身子一侧的竹篓里。

  “这些蚕茧摘下来直接送茧站吗?”记者问。

  “不是呢!摘下来后,先用竹篓送到隔壁的房间里,等这雨停下了再运去茧站。”一个摘茧的妇女回答。

  “这里的茧,大概还要摘几天?”

  “今天是摘茧的第二天了,估计还要三天多时间才能全部摘下。我们都是被雇来帮忙的呢!”

  严海建告诉记者,宋祁村有蚕农30多户,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总量却不少。其中,这个蚕桑示范基地便是典型,光今年的春茧,该基地就养了75张。由于今年的气温相对适宜,蚕农的小蚕加温做得比较好,所以产量比去年高,质量也比去年好,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丝绸产品价格有波动,但是蚕茧的每担价格都在1000元以上,宋祁村蚕农的总收入还是不错的。(记者 方俊勇 文/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