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古韵新风洪家村
发布时间:2009-06-17
山村会客厅:古韵新风洪家村

  山村小介:浪川乡洪家村,坐落在千汾公路上,现有人口1151人。村中有两座节孝牌坊,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好公路两侧各有一座。洪家村三面环山,拥有山林面积4331亩,耕地面积826亩,蚕桑、茶叶、干水果是村民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900余元。

  郁闷的时候走进洪家村,也许心情就会晴朗起来;烦躁的时候走进洪家村,也许心绪就会平静下来。初夏的一个午后,记者走进洪家村,顿时觉得少了一些炎热,多了一份清爽宁静。

  走在洪家村的一条水泥主干道上,一直都可以听见淙淙的水流声,沿着主干道竟有一条清清浅浅的水渠串联起路边的农家。不少农家的房舍门口还在水渠上架起悬空的小桥,用于往来通行,颇有江南水乡的感觉。村民们告诉记者,这里的水是从村头的山上流下的山水,流过村子,汇入村外的小河,再流入千岛湖水库。尽管水很浅,几乎不能洗涮,但是却给村子增添了不少灵气,一路走来,听着它流淌的声音,好似唱着清脆的山歌。

  从主干道上走进任何一个弄堂口,你都可以领略到洪家村的魅力所在。在窄小的弄堂里穿梭,随时可以发现一段段青石板、鹅卵石铺成的小道。这些原本留存在儿时的记忆在这里依旧保存完好,不禁令人怀念起童年时在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尽管看起来,它不及水泥路那样平整洁净,却让人感觉亲切、惬意。

  在这里,让人感觉惬意的还有青石板路两边左右相望、建造密集的老房子,还有从石板路上一直生长延伸到老屋墙角的青苔。青砖黛瓦、木门窗、石门框、老天井,以及大门上的飞檐翘角仿佛都在讲述着这里的老故事,让你细细倾听。放慢脚步沿着石板路延伸的方向,随意地走着,你还会发现一“宝”――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或坐在门里、或坐在屋檐下,或悠悠走在路上……与村庄老屋构成优美的景象。

  洪家村历史悠久,尽管到底年代如何久远无从考证,不过从村里的两座节孝牌坊仍能看出一二。一座石牌坊立于道光年间,历史更久的一座砖牌坊立于乾隆十年(1745年),距今已有264年的历史,可以肯定村子存在的时间应该比这个更长。因年代久远,关于这两个牌坊的节孝故事已经没有人能讲得准确。而从1954年到1985年一直担任村支书的79岁老人洪海林介绍说,只知道当年有一个女子终生未嫁,一直在家尽孝道,最终皇帝为其立牌坊。尽管老人说的故事无从考证,也似乎与节孝牌坊的真正建立事因略有出入,但是仅从小小村中立有两座节孝牌坊,就可知道洪家村久远的历史以及淳朴善良的民风。

  其实洪家村的宝物还有很多,记者漫无目的地在村中转悠,又发现了四口古水井,井里的水依然清澈。水井口由一整块石头凿成,石头呈方形,口子为圆形,井口上斜靠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顶端留有一个枝丫。可见,水井依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它的作用。村支书洪小军告诉记者,水井的历史和村子形成的历史一样久。村中还有一座建于民国年间的洪家祠堂,粗壮的柱子、雕刻精美的房梁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洪家村的村民有近80%种桑养蚕,2008年生产蚕茧55吨,是浪川乡蚕桑重点产区之一。洪家村的村民也种茶,共有茶园面积300余亩。种桑养蚕、采茶种田,这些农村中普遍从事的农业生产,在古色古香的洪家村看着村民们做这些活却别有一番韵味。

  新农村建设没有在洪家村大刀阔斧地开展,老房屋的保护也没有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切都顺其自然。老房子与新房子交错坐落、水泥路与青石板路相互连通。新旧事物和谐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老房子、老牌坊、老祠堂、老水井是我们村里独特的风景。”洪小军说,对于老房屋的保护村里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村民不能私自拆除老屋重建新房。“芹川古民居旅游已经越来越有名气,我们洪家村有牌坊文化,今后发展旅游一定也不会差。”(记者 鲁谊 文/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