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约约真能干,种茶十年如一日,虽有儿女孝顺,却靠自己种好茶与老伴养老。”这是中洲镇叶村村(原叶三村)的群众对村民余约约的称赞,她是该村种茶的佼佼者。
笔者近日访问68岁的老人余约约,头发花白而健康,只有高小文化的她和现年73岁但身体很虚弱的老伴(复员军人)在10年前承包村集体的土名为“锣打形”的茶园10亩,原是柴草丛生的荒芜茶园,经她起早摸黑的劳作,由原来无收入到逐年有收入。她风雨无阻地培管,将茶园培育得一片绿茵茵,青嫩欲滴像花园。汗水换来收获,茶叶产量逐年提高,已由往年的3000余元提高到今年的10030元。大家称她是管理茶园的好把式,又是用电机炒茶的能手,笔者问她有啥经验。余约约说:“人要勤快点才好,主要是牛耕、施肥、治虫、摘茶都要早。”
余约约总结了三点种茶经验,即三早。一早采摘。春茶采摘不过“清明关”。清明前采摘的茶,个个绿嫩,炒制起来的干茶能卖好价,余约约是很辛苦的,日里上茶园与采茶工一起采茶,晚上还要炒制干茶。翌日清晨,再由丈夫余昌明将干茶坐车带去市场出售。二早挖铲。俗语说:“七挖金,八挖金”,农历七八月里挖茶园最适合茶叶生长。如早挖(正月)和迟挖(腊月)皆会将茶根冻伤,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三早施肥治虫。在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茶园施尿素最好,同时用乐果等农药治虫,因为相隔采茶叶时间长,换句话说,这时茶叶嫩芽尚未生成(到茶芽形成后,不能用农药治虫)。
余约约这套科学管理茶园的经验蛮灵的,而且她还介绍给其他种茶户共同发展。而她自己白天上山采茶和检查,严把采茶质量关,夜里炒茶制茶到深夜三更,够辛苦的。去年12月施肥余约约不慎将左手跌伤,今春炒茶右手又被茶机颠伤,双手皆造成严重骨折,化了数千元去医院治好后,闲不住的她又往返于茶园与家中。(通讯员 余昌礼)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