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介:石岭后村坐落在左口乡东边,村域面积11.3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有156户548人,山林面积17000亩,耕地面积286亩。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近几年来,该村在村庄整治方面下了大力气,硬化了路面,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如今,百姓收入日益增加,村中的新房也拔地而起,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来到左口乡石岭后村是6月下旬的一个上午。
不知是风俗,还是当地百姓的习惯,来到石岭后村,几乎每到一个农家,主人都会为记者一行几人捧上一杯充满了山中气息的薄荷清茶:茶叶是绿色的,上面还点缀了一片碧绿的薄荷叶,轻呷一口,便有盈盈清凉直透心肺。随行的左口乡联村干部洪富贵笑着说,这茶夏天喝起来够味,当地百姓夏天都喜欢喝这个。
在洪富贵的陪同下,记者先绕村子走了半圈。
石岭后村是一个典型的溪边村。整个村子靠着一座角度并不陡的山,村子中间被一条公路横贯,村子的前面视野非常开阔,近处是大片大片的滩涂,长满了绿色的水边植株,远处是蜿蜒的溪流。可以说,这里的风景是相当漂亮,特别是在这初夏时光。
走到村中央,记者看到一幢房子门前停放着许多摩托车,一数足足有7辆。这户人家怎么会有这么多摩托车呢?记者好奇心刚起,附近的村民就帮着揭开了疑惑:这是村长的家,他们这几天在造新房呢,现在正要上梁,所以来干活的人比较多,这些车子都是来干活的村民的!
说起新房上梁,记者还真没有见过,听起来似乎很有趣。记者怀着开开眼界的心情要求观看,在村民的招呼下,拐了半个弯,就一头扎进了围观上梁仪式的人堆中。
眼前是一座四层高的“裸露”楼房,主体结构已经建成,在房子正前面放着一根用架子支平的梁,上面披着五彩的丝绸缎子。一个能说会道的村民正在这根梁前说着一套又一套的吉利话,同时还不断做出一些动作。比如:用一条墨线在梁上弹出三条线,这是祈福着该户今后有人“连中三元”。他的吉利话说得又溜又快,引来围观村民的阵阵喝彩。
最后,在隆隆鞭炮声中,这根披着五彩缎子的梁被绳子吊上了屋顶。下面所有围观村民一边欢呼着,一边争抢着从楼上撒下的糖果。
“热闹吧!这种农村里的喜事可不是很容易碰到的!”刚刚开完会从外面回来的村支书方保华见了记者后高兴地说。
方书记大概三十多岁,是去年当上村支书的。他告诉记者,石岭后村地理位置不错,乘车到千岛湖镇只需40多分钟,就是田地不多,所以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
“这几年我们村发展势头也不错,比如说茶叶吧,由于前几年推广了良种茶,效益比以前提高了70%以上,加上其他方面,现在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5400元,所以也有许多村民愿意在家门口赚钱。”他笑着说,“今年我们村里也迎来了一个大机遇!喏,你看到村子前面的滩涂没有?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我们将把这片滩涂改造成良田,面积足足有220亩呢!要知道,村里现有田地不过170多亩。”
记者稍微估算了一下,这面积就相当大了,可是一个大手笔!于是记者便追问相关情况。
方保华表示,这个工程是由我县国土部门向上级争取来的,一共投入590万元左右,挖掉附近的一个山头,把村前的滩涂填至108.4高的水位。就在这几天,该造田工程就将完成项目招标工作。而整个工程,大概在今年9月底左右完成。届时,该村将多出一片能给百姓带来经济效益的新土地。
“记者同志,能不能帮个忙――到山头上去帮我们村拍下一张最后的‘印象’?再过几个月,等造田工程完工了,咱们村的样子就要大变咯!”在记者准备离开前,方保华忽然想起了一件重要事情,连忙询问。
“行!到时候照片处理好了,你可以到陪同的乡镇干部那里去取。”随行的同事爽快地答应道。
坐上汽车后,石岭后村的全貌很快在大家的视野中渐渐成点消失。挥一挥手,心里在想:如果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探访。(记者 方俊勇/文 程贤高/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