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焰详解人保集团改制
发布时间:2009-09-14

吴焰详解人保集团改制

  离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大学西门不远,圆明园公园侧门往内,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游人一般很难注意到,这里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人保集团)总部所在地。

  今年以来,人保集团正迎来公司成立60年历史中的第四次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次改制。6月,人保集团的改制方案获得了财政部、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国务院法制办、港澳办等七部委一致通过,同时获得了择机在两地上市的国务院批示。

  近在眼前的变化是,人保集团不日将召开创立大会,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人保集团明年将实现财险、寿险和金融投资板块的多元盈利格局。”9月1日,人保集团总裁吴焰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称,“如果顺利的话,人保集团的上市工作可能会在明年启动。”

  此时,距吴焰履职人保集团只有两年半的时间。2007年初,原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601628.SH/02628.HK,下称中国人寿)执行董事兼总裁的吴焰,赴人保集团任党委书记、总裁和中国财险(02328.HK)董事长。

  “吴焰到人保上班第一天,全公司几乎只有他一个人西装革履。”人保集团内部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从中国人寿到人保集团,从金融街到圆明园,形成反差的不仅是环境和着装。

  “中保国际的高层当面对我说,要超越人保集团。中保国际是1996年从人保分出去的很小一块业务,他们也号称超越人保这个母体,当时这对我是很大的刺激。”吴焰对《财经》记者说。

  今年48岁的吴焰,精明强干,亦毫不掩饰自己的进取心。他对自己在人保集团的要求是六字诀:“善谋、慎断、厉行”。在进入保险业前,他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机关有着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2003年初进入中国人寿集团后,随即投入中国人寿的上市筹备工作,2004年负责组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出任中国人寿总裁。

  成立于1949年的人保集团,历史悠久,有“新中国保险业奠基者”之称,旗下有十余家子公司,其中包括2003年11月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财险,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募集资金54亿港元。不过,这一记录很快就被一个月后同时在纽约、香港等多地上市,募集资金超过34亿美元的中国人寿所超越。

  2006年底,以资产规模计,人保集团已远远落后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等同业,落到第一集团的第四位。2006年12月,中国人寿以400多亿元入股广发行、南方电网等大手笔投资震惊业界。这几乎相当于人保集团当时的全部可用资金。事实上,彼时业务单一、财险偿付能力不足、人身险(指寿险和健康险)发展资本金匮乏、可投资资金规模有限,严重制约了人保集团的发展。

  截至2009年7月30日,人保集团总资产3023亿元,同比增长50%,是2006年的3倍多;管理总资产7251亿元,同比增长189%,是2006年底的5.8倍。2008年当年保费收入1446亿元,跃居行业第二位。

  在过去两年间,人保集团在没有获得外部直接注资的条件下,行走在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上。在迅速做大资产规模的同时,改变了过去依赖单一产险为主业的局面,迅速扩张的寿险、资产管理,以及其他多项金融投资业务搭建起了新的综合经营的架构。尽管外界评价不一,但人保集团终于借此获得了整体改制的空间。

  “改制,除了惯常讲到的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重点就是解决人保集团的资本补充机制。然而,人保需要在发展中创造改制条件。如果在2007年提出集团整体改制上市,大家都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吴焰如是描述其两年来的战略目标。

  这是自2007年初他出任人保集团“一把手”后,第一次对外畅谈人保集团的整体改制。

  改制

  2007年10月3日,中国财险股价盘中被推高至17.92港元,创下迄今中国财险上市以来的最高价格。

  外界判断,对于刚刚到任人保集团不到一年的吴焰来说,借助当时火热的资本市场时间窗口,推动中国财险回归A股,解决人保集团捉襟见肘的资金问题,应为明智选择。事实上,当时的财问顾问中金公司已经为此设计好方案。

  “面对17港元的价格,我需要在短期和长期利益之间做一个选择。”吴焰说。在接受采访当日(2009年9月1日),中国财险的收盘价仅在5.30港元。

  “如果五年后财险还要补充资本,谁拿钱?寿险要补充资本,谁拿钱?”选择中国财险回归A股,会给中国财险带来短期的资本支撑,“但人保集团未来将不具有较强的对子公司业务发展的资本支持能力。”吴焰称。

  “当时的人保集团没有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财政部又不可能给集团注资,就只能通过摊薄集团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来融资。人保集团只持有中国财险68%的股份,集团借此进行融资的空间极为有限,而且随着持股比例的摊薄,未来中国财险甚至有可能被恶意收购。”吴焰提出了这一担忧。

  基于这种判断,人保集团内部围绕着包括集团上市、财险回归A股等四种方案,展开了长达半年的讨论。另外两个方案,一是将财险公司作为集团,将人身险等其他业务陆续注入财险公司;一是将财险和集团两个板块分开,集团拿新业务再上市。

  “将资产注入财险,当时似乎顺理成章,因为集团主要资产是财险公司形成的,业务收入比例那么高。但财险自身盈利能力有局限,68%的国有控股结构改变不了,未来同样面临人保集团总股本被摊薄的风险。另外,人保的人身险业务刚刚起步,还没证明自身的潜力,当时就注入财险公司,其价值必然被严重低估。”

  综合各种考虑,吴焰最后选择了集团拓展业务、整体上市的方案,“集团整体股改,可以让股权比例重归100%,为集团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融资空间。”

  2009年9月,人保集团股份公司已到改制挂牌的前夜。吴焰对人保整体改制有四点总结。第一,实现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经过审计评估,以2008年6月30日为基准日的人保整体改制资产评估值为427.5亿元,评估增值267.66亿元。即将成立的集团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从原来的164亿元提高到306亿元。第二,构建了适应综合保险金融集团有效运营、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三,构建了人保集团资本金的自我补充机制。第四,整体股改不剥离存续业务不留尾巴,包括老资产和离退休人员,一揽子解决。

  吴焰表示,在IPO之前,将实现战略投资者的引入。

  谈到上市,吴焰表示话题敏感,“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中是择机两地上市。我认为,一是要看准备工作是否完善,一是要等窗口时机,所以我们要看看明年。”不过,吴焰同时强调,两地上市的市场选择、时间次序都没有确定。

  如果人保集团选择A股和H股两地上市,就会出现类似于中国银行与中银香港母子公司同在港交所上市的情况。对此,吴焰表示,“中国人保会有顾全各方利益的妥当方案。”

  与中银香港主体业务在香港、中国银行主体业务在内地不同,原本以财险为主的人保集团如何解决“一块资产卖两次”的问题呢?

  “人保集团目前已经今非昔比。挂牌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的资产整合股权整合。我估计在不久的未来,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人保集团新业务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总资产还将有大幅增值。”吴焰说。

    重整

  人保集团整体上市,当属时下最受资本市场瞩目的交易之一。但在吴焰初到人保集团之际,断不敢作此公开表示。

  2003年至2006年,中国财险的保费年均增幅为8%,人保集团资产年均增速9%,这与其他以寿险业务为主的公司两位数的增长形成巨大的差异。

  截至2006年底,人保集团的资产规模为980亿元,除了产险子公司,旗下还有资产管理以及人身险和保险中介业务,不过人身险保费收入只有17.37亿元,在集团整个盘子中仅占2.38%。

  集团另有几十亿元的存续资产,主要是遍布全国的不动产,为此,当时集团在全国设立了29个省分公司。

  “当时集团的整个精力就是抓分公司,而不是子公司。有关同志告诉我,2003年财险公司上市之后,他没有去调研过。我问集团怎么决策,答复是不需要集团决策。当时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内部战略和业务协同十分薄弱,风险控制系统也有待完善。”吴焰说。

  基于此,吴焰提出对人保的内部重整计划,一是巩固财险的市场地位,二是超常规发展寿险。

  针对“财产险竞争激烈、发展余地很小”的看法,吴焰提出,要在巩固城市市场的同时拓展农村市场。责任险市场大有潜力可挖,还需要特别重视国家社会公众个人财产结构的变化。2008年,中国财险保费收入突破1000亿元,跻身全球前十大非寿险公司行列。

  如果说巩固财险业务是重拾良好的发展势头,寿险超常规发展的目标却在最初未能获得内部广泛理解。“有些同志认为这过于理想化,他们跟我举例讲到其他寿险公司,发展这么多年也就不过几百亿元的保费规模。”吴焰说。

  两年后的今天,人保寿险2009年1月至7月就实现保费收入326亿元,提前完成本年度370亿元的保费计划指日可待;总资产超过800亿元,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的第19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六,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打平,从明年开始进入盈利周期。在整个人保集团的保费收入中,人身险的占比已经上升至32%。吴焰估计,2010年人保寿险可能会带来可观的净利润。

  “人身险业务的大发展,基本解决了两次上市的问题。”吴焰说。

  吴焰所谓的寿险超常规发展分两步。

  第一步,2007年上半年超常规实现全国性布局。原属集团的29家省级分公司按照寿险公司标准的要求进行改造,被注入人保寿险。存续资产则被转入新成立的人保投控旗下,实行专业化经营。人保集团一石多鸟,又以此作为条件,与寿险公司的外部合作方达成协议,外方股本占比由49%退至20%,并由中国财险注资人保寿险,建立了财险和寿险之间的股权纽带。

  第二步是从2008年到2009年,寿险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实现超常规增长,产品服务人员要超常规向农村渗透和覆盖。

  2009年,调整业务结构已经成为寿险行业的主旋律。根据保监会数据,上半年寿险全行业的资产规模增加仅2.19%,和人保寿险的“超常规发展”形成鲜明对照。对此,吴焰称,“我们的判断是,低利率环境是寿险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但他同时强调,利差和费差是寿险公司能否盈利的核心问题。人保寿险没有历史遗留的利差损问题,在费差方面,“人保做到了系统上下高度集中的成本管控,有效控制了费差损,使人保寿险提前实现盈利。”

  事实上,人保集团在投入大量资源的同时,还需要确保集团盈利,以满足三年的盈利的A股上市要求。虽然计划周详,但2008年巨灾接踵而至,加上资本市场深幅调整,几乎打乱了人保集团的预算计划。当年,中国财险上市后首度税前亏损4.47亿元,税后盈利仅5000万元,而人保集团仍实现了既定的盈利目标。

  对此,外界颇有疑问。资深保险业人士指出,人保寿险大发展也就是近三年的事情,这段时期整个寿险行业几乎都以做大保费规模为目标,市场竞争环境虽较车险市场为佳,但也相当严酷。在这种情况下,人保寿险能逐年提升市场占有率排名,一方面与其自身努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估计到渠道成本和资金成本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未来人保寿险应需在提升业务质量和盈利能力方面进行二次创业。”上述人士说。

  “人保的盈利能力是个有趣的话题。”吴焰说。“2008年预算中,集团只做了5000万元的盈利预算,给了寿险公司21.5亿元的经营亏损指标,要求寿险做到137亿元的保费规模。寿险实际完成了288亿元的保费,经营亏损降到16亿元,这充分反映了寿险的盈利能力。”

    金控

  展望2010年,吴焰称,人保集团将会形成对应财险、寿险、其他金融板块的多元盈利格局。“从中长期来讲,人保集团要构建综合性的保险金融集团,不仅包括产险、人身险,也包括在金融格局当中有相应的作用地位。”吴焰说。

  在过去一年中,人保集团频频出手,对于吴焰捕捉机会促成交易的能力,坊间不乏惊叹。比如人保集团通过8.62亿元出资取得华闻控股55%的股份,间接获得了“华闻系”旗下近千亿元资产的控制权;再如,获得财政部直接划拨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

  “我在内部会议上讲,要浓缩这两年的时间,把过去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吴焰称,“人保的人才、品牌、网络和‘国’字头的背景,本身就是集团最大的财富,只要充分把握这些既有优势,就可以创造价值。”

  吴焰谈到,中诚信托股权的划拨,完全是源于他听闻已有多家国有金融机构向财政部提出了无偿划转的申请,“我想我们人保也可以打一个报告”。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以及汶川大地震等巨灾频发,中国财险一家的赔付金额占了全行业的近60%,加上人保整体改制的蓝图,人保集团顺利获得了中诚信托的股权。

  概括当时入股新华闻的决策过程,吴焰则称“迫不得已”。

  上世纪90年代初,人民日报社成立事业发展局,与人保广西分公司合作成立了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联),注册资本约为1亿元。2001年,广联与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局联合成立了华闻控股,广联又与华闻控股合资成立新华闻,由此派生出在市场上颇有影响力的“华闻系”。

  2006年11月,“华闻系”核心人物王政因卷入上海社保案被调查后,人民日报社即考虑出售“华闻系”股权。人保集团抓住机会参与“华闻系”重组,增资并持有广联51%的股权,2008年6月,人保获华闻控股55%的股权,人民日报社和中海投资分别持股25%、20%(参见2008年《财经》第14期“王政遗留事了”)。

  “如果消极对待,新华闻被处置过程中,人保集团不仅要丧失股权利益,还可能承担股权责任,我们当时压力非常大。最终决定人保要积极参与,协助人民日报社化解华闻控股当时面临的内外危机和风险。当时华闻有大量的外部债务,有些资产已经被银行资产保全,内部又有巨额的相互资金拖欠。当时在很多人看来,都太过错综复杂。”吴焰说。

  新华闻复杂的财务状况,是许多外部投资者望而却步的缘由,王政苦心孤诣经营多年的资本大厦建筑在大量相互代持、内部拆借和外部高杠杆的资本结构之上。

  对于新华闻的财务重组,吴焰称,目前60亿元的内部往来债权已经化解,外部债权债务存量很小,个别债务贷款行也给予了新的信用支持。

  倘若如此,这将是一个罕见的“四两拨千斤”的投资。“华闻系”下的资产总量高达近千亿元,拥有的金融牌照和优质资产令业内艳羡不已。

  吴焰表示,新华闻旗下有很多资产运作良好,高速公路盈利状况不错,燃气管道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西湖凯悦酒店评估有七八亿元。

  华闻控股旗下还拥有大成基金、中泰信托等多项金融业务,十年来为股东创造了240多亿元的分红。这些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保集团未来的重要资源。

  吴焰确认,人保集团正在就进一步的资产整合交易与有关方面沟通。

  尽管获得了多个金融牌照,集团综合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怎样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集团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是我们的重要课题。”吴焰说。2007年以来,人保集团一直有意识地集中集团在子公司的控股股权。这一行动在2009年前后更为明显,通过一系列的单方面增资,人保集团对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从41%上升至81%,对人保寿险的持股比例从51%上升至80%,对人保健康的持股比例从51%上升至84%。

  “可以想见,人保集团上市之日,必然以大型现代保险金融集团定位。”一位大型券商的分析师这样对《财经》记者说,“只是要真正做到现代管理和综合金融,需要实现前台资源共享,后台成本共担,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如果以此作为标准,人保集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公司在全县主要乡镇设有营销服务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深入基层的服务体系,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公司经营除寿险以外的所有保险业务,现已开办100余种各类保险,主要经营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各类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建筑工程保险、短期意外健康保险、船舶保险、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等及各类其他的保险。

公司将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雄厚的实力、专业的人员、丰富的经验和周到热情、诚信规范的服务,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快捷、完善的风险保障。 [详细]

公司率先在全国开通365天24小时服务专线95518,现已遍布国内324个地市,并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客户提供快、优、全、广的咨询、投诉、回访、救援、预约投保等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公司还推出了以全员全流程服务为内涵的“金牌服务工程”,以确保客户服务从规范、效率、质量三个方面不断提高,继续保持同业客户服务第一品牌。

特色服务:免费施救、小额赔款简易处理、大额赔款预付、“双代”案处理、合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