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要做就做最好的——记千岛湖兴宝菇业专业合作社王富根
发布时间:2009-11-25
要做就做最好的――记千岛湖兴宝菇业专业合作社王富根

  秀珍菇产业在淳安是一项新兴农业产业。三年前,屏门乡通过摸索,进行了秀珍菇试种,结果取得了空前成功。如今,淳安的秀珍菇产业已经稳步发展,不但在屏门乡“开花结果”,而且还辐射到了界首乡,在这里“生根发芽”。

  将秀珍菇产业从屏门乡“移植”到界首乡的人叫王富根,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屏门乡人。对于他的成功创业,许多人或是佩服,或是惊叹,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位本地人接触秀珍菇的时间并不长。

  “我从1997年开始主要搞茶叶出口生意,对于种植业方面并不熟悉。说起秀珍菇,我还是在2007年才第一次接触,在以前连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那一年乡里经过调研决定发展秀珍菇产业,可是由于大家不熟悉情况基本上都不愿意参与。我经过自己的了解,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参与其中,结果一举成功。”说起和秀珍菇结缘,在王富根言语中有意外,更有惊喜。

  2008年,屏门秀珍菇再次获得了丰收,所生产的秀珍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淳安秀珍菇产业进行扩张已经势在必行。而经过两年的磨砺,王富根也熟练掌握了秀珍菇生产的相关技术,于是有了独自开辟新基地的想法。

  “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要做,那就争取做最好的!至少要争取成为杭州地区最大的一家秀珍菇生产企业!”这是王富根的念头。

  今年3月初,这位富有闯劲的汉子抱着干一番大事业的念头,在界首乡招商政策引导下,相中了该乡桐子坞村的一块土地作为生产基地。几经商讨,4月28日,终于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和该村签订了合同协议,成立了千岛湖兴宝菇业专业合作社,开始了本县异乡创业的历程。

  “到界首乡创业,我心里是很有把握的。首先是市场行情非常好,不但供不应求,而且淳安秀珍菇品质好,很有竞争力;其次是秀珍菇产业效益好,和其他菇类相比,生产周期较短,资金回笼快;第三是地方政府非常支持,为了鼓励发展,界首乡在资金上进行了帮扶,每个菌棒补助0.2元;第四是界首和周边蚕桑产业势头不错,种菇所需的桑枝条原料不用愁,而且劳动力充足。”面对着记者,王富根思路清晰地把自己的想法一条一条罗列。在他的眼中,界首乡就是一块创业宝地。

  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到今年五月初,我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千岛湖兴宝菇业基地初步建成并投入了使用。该基地占地68亩,基础设施需要全部新建。为此,他一共投入了180多万资金。

  对于合作社的发展,王富根有一个长期规划:在他的规划中,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基地的初步建设并成功投入生产;2010年,基地的生产规模将扩展到100万袋;而2011年规模扩展到200万袋。

  “现在我这个基地有菇棚四个,面积1500多平方米。今年规模达到了50多万菌棒,其中有秀珍菇35万袋,黑木耳10万袋,剩下的是姬菇等其他菇类,预计产值可达240万元。”王富根笑着表示,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第一批秀珍菇终于在9月初正式产出,很快就获得了市场的青睐。目前该合作社已经成功站稳了脚跟,与两个外地销售商签订了长期协议。

  致富不忘带动一方。千岛湖兴宝菇业基地的成立也为界首乡当地农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目前该基地长期员工有30多人,每月工资1000元以上,而到忙碌的季节,连同临时工一起将有70个员工以上。而这些员工,大都来自桐子坞村和周边的村庄。

  结束采访之前,王富根还告诉记者,在杭州市场上,淳安生产的秀珍菇质量是名列前茅的,基本上掌握了秀珍菇市场的定价权。为了扩大产量,提高产品的品质,他将在明年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对菇房、生产设配等进行扩建和升级,整个工作将在明年3月正式开始。(记者 方俊勇)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