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介:石林镇千岛湖村是2007年由原来的千岛湖村和半坑村合并而成,共有5个村民小组,130户460个人口。耕地208亩,山林13726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2009年可实现全村毛竹年产值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毛竹一项就达到了4800元。
千岛湖村是石林镇毛竹发展最快的村,现在拥有毛竹4720亩,该村三分之一的山林都成了竹林。日前,记者走进千岛湖村,看不到杂草丛生的竹园,映入眼帘的一片片竹园郁郁葱葱,干干净净像是菜园一般。
“生儿子不如养竹子”。提起村里毛竹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陈开泉露出了满足的微笑。他乐呵呵地说:“村民对待毛竹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精心呵护。这几年,村里每年新发展毛竹都在200亩以上,加上竹园扩鞭,年新增竹园300亩以上。一些毛竹发展大户,户均毛竹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呢。”
据介绍,千岛湖村拥有毛竹园面积在50亩以上农户有30户,全村毛竹面积4720亩,其中近五年来新发展毛竹基地1122亩,2009年新发展毛竹基地210亩。
陈开泉告诉记者,村民有个习惯就是竹笋不舍得挖来卖,单纯用来养竹子,这使得千岛湖村的毛竹长得个大、质地细密,毛竹根重一般能在60斤以上,高12米以上,毛竹加工企业和一些贩销户都乐于到千岛湖村收购毛竹。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有限的山林资源制约了毛竹基地面积的发展。千岛湖村两委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
为了做大毛竹产业规模,增加毛竹效益,千岛湖村村民们自发加入了石林毛竹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笋竹两用林生产技术,实行笋、竹综合利用,延长竹业产业链,增加毛竹附加值,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竹园产出,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了更多的效益。
陈开泉激动地说:“今年在千岛湖村高峰自然村,就建立了5亩笋竹两用林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出笋率高出一般竹林40%,成竹率高出20%,产生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一般投产竹园亩均效益都达到1500元。”
毛竹发展大户罗其明说:“村两委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而且加大荒山转让力度,微利转让给我们农户,目前,村里用于发展毛竹的村集体统管山就有近千亩。像高峰自然村还对新发展的毛竹基地给予了50元/亩的补助,村两委还加大了竹园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力度,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我们发展毛竹的积极性。”
据了解,近几年来,农户个人和集体陆续投入资金近50余万元,用于建设竹林道路、水池、水管等,今年新建林道1025米,新建竹园蓄水池20立方米,大大改善了毛竹基地设施状况,降低毛竹运输等生产成本,实现了降本增效。
随着毛竹利用的进一步开发,毛竹升值潜力增大。千岛湖村不断扩大毛竹生产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使毛竹成了千岛湖村真正的富民产业。同时,充分利用竹园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毗邻建德白沙镇的地理优势,发展以“农家乐”餐饮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先后有3家办起了“农家乐”餐馆,年收入都超过10万元,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和致富空间。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千岛湖村一幢幢新楼房的建起,一条条村道的硬化,一盏盏路灯的亮起,无不凝聚着毛竹产业发展给村民们带来的丰硕成果。(记者 范小青/文 通讯员 徐中会/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