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凤凰山下岭脚村
发布时间:2009-12-30
山村会客厅:凤凰山下岭脚村

  山村小介:岭脚村,坐落在威坪镇中部,背靠凤凰山,村前则有大片良田。该村共172户,548人,拥有耕地面积340亩,山林面积1286亩,村主导产业是蚕桑和黑木耳。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几乎家家户户都翻新了房子,是远近有名的文明村。

  未来岭脚村之前,一直以为该村和附近的驮岭脚村有一定联系。直到12月25日,记者来到威坪时,听了陪同的岭脚村村委主任王志勇的一番话,才知道自己大错了。

  当天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慕名来到岭脚村采访。随着车辆在村口停下,刚从车上探出身子时,王志勇就笑着解释说:“你说的两个村没有啥联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村子呢。之所以名字有些相同,是因为两个村子都建在山脚下。驮岭脚村是在驮岭的山脚下,我们这村子是在凤凰山的脚下!”

  原来如此!记者随后开始仔细打量这个村落。

  极目所致,入眼的是大片大片的桑田,里面种满了桑树,由于是冬季,叶子早已经掉光,桑枝也早就剪掉了,所以看上去有些稀落。在桑田的中间,是一条蜿蜒至村子中心的6米宽水泥浇注村道。王志勇介绍说这是该村今年的最大工程,工程刚刚在前一段时间完工,一共花费了60多万元。

  “这几年来,我们村子的基础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你看,除了这条公路是新造的之外,我们村口这块大水泥平地是去年造的,平时不但可以充当大家户外活动的场地,而且还可以充当下临时停车场。以前这里连停车、调头都不能呢。”一同随行的司机边上插话道。

  过石桥,进小巷。七拐八拐之后,记者来到了该村中心的一个村民集会点,在这个小厅里,该村的会计正在向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保险金。虽然天气有些寒冷,所有正在排队领证书和存折的村民脸上却是一片笑容。“我们村里一共有96位60周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养老保险证书和存折前几天已经发了大部分了,今天是最后一批人了。”村里的会计一边打电话催促着还没有来的村民,一边抽空这样告诉记者。

  “老王,你看我这个存折上打着的是多少钱?”

  “嗯……是六十元。没有错!”

  “哦,那就好。没想到老了,不能干活了,今后政府每个月还发钱给我们!”

  看到这些老人们满脸沧桑的笑容,记者打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在发养老保险金的现场,记者还发现这里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挂历,上面印着“威坪镇岭脚村党支部、村委会赠”的字样。一问旁边的村民,才知道这种挂历是村里印出来送给村民的,一般情况下每年都会去印。过年送挂历,既节约又实惠,看来该村的两委班子在这村民福利上可是花费了不少巧劲。

  岭脚村的房子也非常有特色。这里的房子,八成是新建的小洋房,剩下的都是明清建筑。穿过村里的小巷,可以看见两边的许多老房子拥有浓郁的徽州风格,许多门槛都是长条形石头凿成,看上去光溜溜的,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

  “因为我们这里的地理条件不错,加上村子处于凤凰山的东边,所以这块地方古称为东坡贤里。看到村口外面的石桥了吗?你知道那座石桥叫什么吗?”

  见到记者答不出来,王志勇笑呵呵地说:“因为这座桥也处于凤凰山的东边,所以名称是东坡桥!这名字有气势吧。”一句话说出,记者先是吃了一惊,随后莞尔。嘿!这可爱的村子,可爱的村民!

  村民告诉记者,这座“东坡桥”建成于80年代,做工精细,但是由于前后道路已经重建,所以改建拓宽已经被提上了村工程建设的日程了。“我们打算明年把这桥加宽一点,车辆进出方便一些。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想在村子口上立一块牌坊……”王志勇这样告诉记者。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道别的时候了。车辆从成片的桑林中间驶过,接着又驶过了东坡桥。时间已经接近了中午,浓雾被冬阳一晒,再也锁不住村庄,这美丽的岭脚村已经清晰地展现在车辆的后视镜中。 (记者 方俊勇 文/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