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锲而不舍收获不断——记汾口镇来料加工经纪人张华富
发布时间:2010-02-24
锲而不舍收获不断――记汾口镇来料加工经纪人张华富

  张华富是汾口镇竹制工艺品加工厂厂长,该厂从2004年开始对外定量加工,至2009年产品供不应求,由原来仅有竹衣架、竹裤架、竹夹子这三种产品,发展到现在,已有多用架、长被架等六七种产品,年产值可达180万元。

  “万事开头难”,2004年,张华富刚办厂时从业人员仅有12人,只为义乌一家客户代加工,年加工总产值只有十多万元。一年辛苦下来,自己的利润不到两万。机器落后人辛苦,利润太低挣钱少,这是他最为艰苦的一年。

  2005年,随着全县来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汾口镇的大街小巷都在做来料加工。张华富思忖他们做来料加工的利润也很低,而靠的是数量大,薄利多销。如果自己把这几个产品做大点,多为几家老板代加工,多叫些人做,不就增加了收入?于是,他毅然去了义乌、杭州、上海等地,把自己的加工产品带去展销。结果,客商们都说先发几件试销,如果好销就马上订货。就这样,经过多次试销,再订货,从几件到几十件,一年下来有一千多件,总产值达四十多万元,员工从原来仅有的12人也增加到了35人。随着客户的增加,订单连连不断,产品开始供不应求。

  2006年初,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加上汾口镇工办、妇联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张华富有了大胆的设想,决心一定要把来料加工业做好、做强,把粗加工改为精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包装。为此,张华富投资20余万元新增7台设备,增加各式多用架产品,人员增加到80余人。2006年上半年发放加工费达26万。2006年8月,汾口镇政府领导带张华富去义乌博览会参加会展。在会展上,他意外地承接了一个200万元的外贸单子。这时,他感到又惊又喜,喜的是产品远销到了国外,惊的是,第一次承接这么大的单子,压力很大,怕自己做不好。但是,既然接下来了就必须认真去做。到2006年12月,当他为外贸商完成百分之四十的订单时,这一年的投资资本就全都赚回来了。同时2006年,该厂第一次被县委县政府评定为来料加工优秀扩散型企业。

  2007年,张华富设定目标要把产品扩大,将加工人员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利用年纪偏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提高加工产量,基本解决供货不足问题。为了把来料加工业做好、做强,张华富还在武汉、安徽、山东、上海、江苏等地设点,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发展客户15家,加工人员扩展到100多人。2007年又被县委县政府评定为优秀扩散型企业。

  2008年张华富把“稳固生产,培训职工技能,改装机器设备,继续发展外加工人员”作为重点,同时利用阿里巴巴网络平台,把产品推向全国。2008年经县委县政府评定,获得了来料加工优秀企业、优秀经纪人等荣誉称号。

  2009年,因村庄规划整治要求,原厂房需要搬迁。但张华富坚定走来料加工的路子,不畏艰难,带领厂里一帮人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的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耗资15万元,全厂搬进新厂房,并于2009年9月16日,又重新开始生产。

  张华富说:“现在县镇两级对发展来料加工业都非常重视,出台那么多优惠政策,这更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下一步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我们还需要继续发展壮大。计划在3年之内,要建成属于自己的厂房,再投资80万,新增一次性碳化竹制西服架,这样将增加150万年产值,使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通讯员 方慧)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