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蒋岭上村蒸蒸日上
发布时间:2010-02-24
山村会客厅:蒋岭上村蒸蒸日上

  山村小介:蒋岭上村海拔300米左右,位于金峰乡东部的一道山脉上,村庄三面被群山包围,另一面为陡峭的山岭。该村子共133户425人,村民年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在金峰乡处于中等水平。一直以来,该村都以务农为主,田地分布在周边的各个山岭上,生活艰辛。改革开放后,村中的许多青壮年走上了自主创业和外乡打工的道路,村庄的面貌也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月里来闹新春,淳安的许多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节目。在金峰乡的蒋岭上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承传了400多年的传统:每年正月初五的晚上,该村都举行盛大的祭祀“三老爷”活动,不但全村百姓参与,而且周边村庄的村民也会来看热闹。

  前几天,记者就有幸来到了蒋岭上村,观看了这场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祭祀活动。

  傍晚6点,天色渐暗,夜幕笼罩了山岭。但蒋岭上村的村口处却是人山人海,许多村民都在驻足向远处眺望。循着他们的目光,远处山脚下有一座“三老爷”庙,庙里灯火辉煌。身边的村民告诉记者,“三老爷”塑像就供奉在远处的那座庙中,等一会儿,村里将有青壮年用轿子把塑像抬到村里的祠堂来。

  “���!”小庙里忽然放起烟花来,庙宇周边出现了点点光芒。“他们点起麻杆火把了!马上要抬着‘三老爷’出发了!”观看的村民兴奋了。只见山下庙边的光点数量越来越多,随后这些光点的形状由一团变成了一条线,开始风驰电掣向村庄急行而来,看上去就像黑夜飞行中的一条火龙,极是壮观。

  七八分钟后,这条“火龙”奔到了村口。只见前面开路的是几个拿着仪仗牌的小孩,后面紧跟着的是几位身穿白色衬衫和青色棉裤的壮汉,他们四个一组,轮流扛着轿子奔跑,一身彪悍之气。“快去祠堂!”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一窝蜂往祠堂冲。这时村里祠堂早就搭好了台子,等“三老爷”的轿子一进祠堂,村民就把大门“�”地关了。随后,一个村民在祠堂念起了大段台词,其他村民则静静倾听。台词念完后,仪式结束,祠堂门外又响了好一阵鞭炮,家家户户开始陆续把猪头带来祭拜。

  那么,这位“三老爷”到底是何许人,为何能受到该村村民如此尊敬呢?

  该村村民方建明告诉记者,这位“三老爷”姓萧名元冈,家中排行老三,是明朝万历年间淳安知县。据说,当时蒋岭上村和一个村子发生了纠纷,并且蒙受不白之冤,萧元冈来任职后,深夜微服来到该村进行了调查,最后给予了平反,该村的百姓很是感动,就为他筑了小庙。一晃四百多年过去了,虽然几经变迁,但是该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父母官的恩德。民风朴野,这词用在蒋岭上村身上是最合适不过。

  蒋岭上还是一个在困难中顽强生存下来的村庄。该村建在高山上,民居呈燕子形,在“燕尾”的后边,是一座更加高的山,颇有名气的屏风岩就在那座山的最高处。由于村庄地势高,田地都散落在周边的山岭上,加上缺水种不了稻谷,所以该村以前很是艰苦。

  在该村流传着一个辛酸的故事:在70年代那会,村里常常有乞丐来要饭。可是,自己的粮食都不够用,怎舍得给外人呢?看情况不对,熟悉情况的乞丐就一边敲打着饭碗一边唱歌:“蒋岭上,好地方,爬山过岭带午饭……”淳安方言中,“饭”字读做“放”音,词儿虽然顺口,但是却有讽刺的味道。村里人一听这歌就受不了,便说:不要喊了,不要喊了,我给你米就是。

  俗话说,穷则思变。虽然蒋岭上人的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蒋岭上人骨子里却生来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彪悍气息,他们开始想方设法把家园建设得更好。

  该村最初把目光放在了解决大家吃饭这个问题上,在1967年左右,该村在山上建了一个水库蓄水,同时挖好了各条沟渠,成功把水引到周边的各个山岭上,实现了旱地改田,解决了人均粮食减少的难题。吃饭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交通问题了。在1998年的时候,该村决定修建机耕路,为了解决资金缺乏困难,该村实行“路段家庭承包”做法,先把路段分成几百份,之后再分给每一户村民,由村民自己去开挖。可以说,这条几公里长的山道都是当年村民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2006年的时候,康庄工程的春风拂到了这个山村,该村对山道进行了加宽,之后浇注了水泥路面,交通状况大为改变,经济也因之受益。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该村的村口停着七八辆小汽车,其中还不乏高级轿车。而村子的中间,记者还发现小溪的河床底都统一浇注了水泥,看上去非常整洁,村民说这样一来小溪不但干净,而且清理起来也方便。看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现在蒋岭上村村民的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了。(记者 方俊勇)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