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巨源村风华初展
发布时间:2010-05-19
山村会客厅:巨源村风华初展

  山村小介:巨源村位于淳西大山之中,由巨源和骆家两个自然村组成,距姜家镇政府驻地13公里。该村目前有农户162户共525人口,土地总面积5294亩,其中园地442亩,林地4036亩,全村耕地只有297亩,其中水田188亩,旱地109亩。由于人均土地少,很早以来全村就有大批人外出务工,在村里的村民则以种桑养蚕为主。

桑林深处有人家

  五月,正是春光已逝且暑气未浓之时。13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姜家镇巨源村,这个小山村早已被漫山遍野的桑林包围了。受年初冻害影响,虽然所有桑树的枝条比往年要稀疏、低矮,但是一眼望去,依然是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蚕桑,这是巨源村的农业主导产业。为了让大家能够安心养蚕,村里的许多基础建设也都围绕了这一点。“我们村的形状大致是一个圆形,所有的土地几乎都集中在村子的前后,前几年的时候,大家养蚕比较多,但是由于道路狭窄,采摘和运输桑叶很麻烦,所以我们就把道路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巨源村支部书记方长青告诉记者,村前桑林中的水泥路就是前年造的,今年下半年将把1.8米宽的上源机耕路拓宽硬化至3.5米宽,以方便村民运送生产物资。

  基础条件好起来后,大家养蚕更加方便了。去年该村全年共养蚕539张,产茧22.6吨,仅此一项产值51.6万元,比2008年增加6.9%。由于经济状况不错,巨源村在前几年就掀起了建房热,许多村民纷纷建设了新房,以此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方长青自豪地说:“我们村里现在有95%以上的民村建了新房,这个比例可是相当高的。”

  记者四顾一番,果然发现四周都是新的砖瓦房为多。这些房子有的充满了现代化气息,有的是仿古特色,有的和四周景色相融合,看上去错落有致,很有美感。

古朴的祠堂发挥“余热”

  在巨源村的村中央,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古朴的祠堂,该村村民说,这就是村里的宗祠,里面存放着先祖的牌位。

  “我们村里的人大多数姓方,这祠堂就是方氏祠堂,起码有两百多年历史了。要不要进去看一看?”方长青说。面对他的提议,记者欣然同意。

  从祠堂侧门进入,视野豁然开朗:这是一个二进宗祠,前厅非常宽敞,大概有上百平方米,两边有几个书柜和几张桌子,中间有个天井,和前厅相比,后厅要小很多,但是地势要高一级,中间同样有个小天井。木雕,这几乎是淳安所有祠堂中最能体现艺术的部分,巨源村的方氏祠堂显然也是如此,抬头望去,几乎所有的梁上都雕刻了复杂的花纹,看上去美轮美奂。

  “前年的时候,我们村子自筹了4万元,把这个祠堂翻修了一下。现在,我们把老年活动中心设在了祠堂里,平时常常有老年村民来看书、打牌。”方长青说。虽然祠堂翻修得很不错,但是他的心中却依然有个巨大遗憾――该村宗谱已在“文革”中焚毁了。

  记者在祠堂中看到,巨源村的先祖名叫方彦超,其十四世子的牌位标明是明朝,由此可见该村方氏历史之悠久。方长青表示,上次翻修祠堂时,发现了近二十块状如瓦片的木质宗谱雕版,这些雕版的历史就有上百年了。“下次如果看到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千万要和我说下!”对此,记者很感兴趣。

山村在外有远亲

  “近三四年,是我们村里变化最大的三四年。”方长青表示,之所以这几年来村子变化大,是因为村子攀上了省城的“亲戚”。这三年来开展的“结对共建”工作,给这个沉寂的小山村带来了无穷活力。

  和巨源村结对的单位是省委办公厅。这些年来,省委办公厅不仅投资修建了骆家自然村通村公路、捐资20余万元对长3869米的村主干道进行硬化,还对农户的排水排污进行集污纳管,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和污水横流问题,同时还帮村里安装了价值2万多元的健身器材。

  记者在村里晃荡了一圈,视野所到之处,都可以见到结对共建的工程:平坦的水泥路、白花花的自来水、崭新的路灯、高耸的无线信号塔、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

  “王仁元、张一直、郭雪剑,这三位同志是这三年来省委办公厅下派的驻村指导员,我们村子的变化离不开他们的帮助。”方长青介绍道,接下来省城的“亲戚”还将帮助他们做好油茶推广和机耕路改造这两项工程,对于“亲戚”的帮助,村民是打心里感激。(记者 方俊勇 文/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