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记汾口镇龙源村种茶大户姜贤华
发布时间:2010-07-22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记汾口镇龙源村种茶大户姜贤华

  姜贤华,汾口镇龙源村一位普通农民,从事种茶、炒茶30余年,他用他勤劳的双手和智慧铺就了一条种茶之路,在青翠的茶叶中他不仅收获了致富的喜悦,而且更深刻地体悟到“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的真谛。

  今年,姜贤华将近60岁了,看上去不算健硕,但精神非常饱满,老练却不沧桑。和村里许多男人一样,为了致富、为了养家糊口,年轻时的他也曾一度外出务工。后来,随着年纪慢慢大起来,姜贤华觉得做了一辈子农民的自己还是应该回归土地。“其实,我对种茶一直很有兴趣,即使在外打工的时候,家里还是承包着茶叶地。”他说,“在外打工,年纪大了又没有技术,工作就不好找了。这两年千岛湖的茶叶名气不错,市场行情也还好,就想,干脆回家种茶。”

  回家了,茶叶种起来了,姜贤华特别注重抓技术。 镇政府为了提高茶农的技术请了专业人士来授课,他几乎每次都去上课学习;为了提高炒茶质量,他还主动参与到各种炒茶技术交流活动里,积极筹备资金对自己家的炒茶作坊进行标准化改造。在他的精心培管下,茶园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二三十亩;而且,他不断提升自己的炒茶技艺,由纯手工演变成半手工半机械化炒制。

  “培训中学到的是理论上的知识,要炒出好茶还得要靠长时间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姜贤华说。这么多年来,他也是这么做的。如何施肥管理,让青叶的品质更好?如何采摘,让茶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美妙的外形和味道?如何炒制能兼顾茶叶的色、香、味于一体?……面对一个个细节,姜贤华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如用炒茶机炒茶,虽然机子都是一样的,但炒出的茶叶质量却大不相同,这就在于炒茶人掌握‘火候’的问题,如果在该提升温度的时候,你慢了一分钟,或是快了一分钟,那都要影响质量了。而这个时间点的把握就要自己反复试验、留心发现。”姜贤华娓娓道来。

  种茶、炒茶到这样一种用心的境况,让人着实佩服。

  但在姜贤华看来,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做,就把事情往最好的方向做,是不是?”如今,茶园越来越大了,每年采茶高峰时节,姜贤华还要雇很多村民帮着采茶;在自己的用心付出中,姜贤华的炒茶技术在汾口镇也算高的了,他炒的茶叶价格总要高出别人一大截。经历了起步时的艰辛,尝试过没有技术和经验的苦闷,现在姜贤华对种茶、炒茶充满信心,“如果我的身体不出大的毛病,我还能够再干个十五年,就希望能把现在这些茶园发展成一个种植、加工都比较完善的茶叶基地。”姜贤华憨厚的脸上满是自信。(记者 邹楚环 实习生 余翠菲)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