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夫畈村百事正兴
发布时间:2010-11-18
山村会客厅:夫畈村百事正兴

  山村简介:夫畈村位于姜家镇西北,全村共230户811人。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外出务工型村庄,很大一部分青壮年在外务工,剩下的村民在家从事养蚕、采茶等农业生产工作。这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该村不但村容村貌大为改善,而且经济也取得了一定发展。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对桃花源有着细致的描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凡是看了此文,都会对桃花源的景致留有深刻印象。我县多山多谷,许多村庄的景致与之非常接近。

  姜家镇的夫畈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夫畈村坐落在一片颇大的平谷中,远处群山环抱,近处是大片的良田,附近有溪流穿过。在村庄的中间,一幢幢新房整齐排列,和屋前屋后的树木浑然一体,风景异常优美。

  前不久,记者慕名来到了夫畈村,在村支书章勇频的带领下,在该村逛了一逛。记者发现,夫畈村不仅风景宜人,而且新农村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

  来料加工,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在我县的各大乡镇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夫畈村的来料加工点却有自己的特点――该村的来料加工从业人员大都是身体不便的残疾人或低保户。

  在该村的来料加工点,记者看到了一位站立在桌旁正在进行套笔的中年男子,他的动作非常娴熟,脸上也写着淡淡的满足。章勇频告诉记者,这位村民叫章其清,年龄大概40岁,很多年前腿脚就得了类风湿,行走不便且难以长坐,是村里的低保户。前几年的时候,他没法下田地干活,只能靠着政府的救济过日子,生活很是艰苦,可是自从今年5月份村里有了来料加工点后,他心思活络了,马上就报名了,一个月下来也能赚上400元左右。和他类似情况的村民,还有好几个。

  “我们现在正在搞农村数字电视,预计农历过年前完成。”当记者走出来料加工店,好奇地打量村中的光纤线路时,章勇频这样告诉记者。数字电视,在农村是一个新鲜事物。章勇频说,随着农村越来越富裕,村民对各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信息需求就是一个方面。“以前过年的时候,常常有村民抱怨说村里想上个网太难。特别是现在的许多村民平时都在外面打工,小孩子也从小接触到了网络,这方面需求是越来越大了。所以这一次我们村里开展数字电视改造,铺设了光纤,村民都很支持。”章勇频表示,该村和郭村村是该镇今年的两个试点村庄,今年将投资2万多元,将数字电视线路铺设到家家户户。该工程完成后,该村的电视频道将从30多个增加到80多个,有需要的村民还可以开通线路上网。

  除了数字电视外,该村干部最关心的是村前的农田改造了。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子的一侧。在这里,有一片上百亩的农田。农田一旁的公路上,几个村民正在搅拌水泥,准备对田间道路进行加固。

  “你看!这块农田面积有103亩,现在我们正在对它进行改造,等改造完成后,将把它流转出去。”章勇频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也是有原因的。章勇频说:“这些田地,村民以前用来种水稻、玉米和番薯等农作物,不但经济效益低下,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甚至还出现了闲置的情况。你想啊,一亩土地如果种植一般粮食,扣除各种费用,一年最多只能获利几百元,还不算劳动力费用。而进行流转情况就不一样了,按照现在的市场情况,这样的土地流转出去每亩价格在500元左右,这就直接获得了一笔收益。另外,流转之后发展高效农业,不但能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而且还能以此开阔村民眼界,可谓是一举多得。”

  正是为了做好流转工作,该村才对这片土地进行改造“升级”,其重点是建设土地的配套基础设施。章勇频告诉记者,随着这片农田的改造接近尾声,已经有多位外地老板慕名前来,希望通过土地流转获取这片土地的使用权,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项目。“其实我们之前已经流转了500亩茶园,效果很明显。”章勇频这样说。

  俗话说,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对于村里的变化和村干部的工作,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村民对村庄的变化比较满意,但是在村干部的心中,一项又一项工程依然在酝酿,大家都希望把村庄建设得更好。

  章勇频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投资了28万元,建了一个污水池,还建了36个沼气池。今年该村将建14个沼气池,完成改厕101只,完成全村电气化改造和上千米道路的硬化。到明年,该村将再引进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同时将改田造地项目的面积扩展到250亩。(记者 方俊勇 文/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