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民风和谐寺下村
发布时间:2010-11-25
山村会客厅:民风和谐寺下村

  山村简介:寺下村位于汾口镇武强溪上游,全村现有365户1200人,拥有山林2758亩、耕地1223亩,村域面积3.19平方公里。主要收入来源为蚕桑、茶叶等,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528元,曾先后荣获县先进党支部及连续两年的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日前,记者到汾口镇寺下村采访,感受了该村的和谐文明之风。提起寺下村,现在镇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不久以前,这里还是脏乱差典型,今天这里已经是汾口的新农村标兵。

  走过寺下村村委办公大楼,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耳目一新。办公楼顶处悬挂高大的“寺下村”匾额背后,一排排崭新的村宅拔地而起,环村庄道路笔直延伸,村民在田间劳作……寺下村的风貌折射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呈现出一个富有、文明、充满生机的特色村。

  刚从镇里开会回来的村党总支书记余昌康告诉记者说:“当时就任时,就思考过这个村该如何管理,使它有生机、有特色?我觉得一是改变村风民俗,二是大力发展经济,三是加强基础建设。”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近几年来,村里全面推行民主化管理。村里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几年来共议事20多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30多件。该村还建立健全了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由于村两委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公开、民主的原则,在村民中树立了威信,促进村庄的和谐稳定,使得近来全村未发现过重大的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

  正在村口拾掇柴火的村民余火明介绍,在去年村招投标建设沼气池时,村里一些不理解的村民就跑到了书记家门口,但书记说的话让人信服。村书记说:“如果大家想解决问题,那我茶水点心端出来,细心地跟大家解释,如果是闹事的,那我也不买账。”就这几句话,村民都围坐下来,认真地听村里的规划与建设,再也没有一个村民站出来阻止。“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啊。

  为全面提高村民素质,该村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使村民安居乐业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党员为榜样,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搞好计划生育宣传,开展“文明农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该村还努力做好综治、信访工作,搞好三级网络建设,开展“联乡结村”活动,建立法制宣传窗,开展农村政策法规教育,加强民调工作,消除不安定因素,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同时,科学规划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村两委已经描绘好了该村未来的发展蓝图。去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争取项目,共计投入360万元,完成改田造地150亩。该项目更被评为省级优良工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成功引进一家韩国客户,开发韩国猕猴桃项目。韩国客商已经来实地考察好几次,目前双方已经签约,正式进入动工兴建阶段。

  为打造自己的特色园区,依托土质优势,目前该村已建成一个生态绿色基地,种植芦笋20亩,承包者正在搭建钢架。据了解,这个项目也是村两委积极发动起来的。正在地里锄草的村民望着眼前一株株的芦笋说,前期村干部带领我们去了富阳等地考察,发现芦笋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现在市面上芦笋的价格大概在13、14元一斤。依据现在芦笋的长势,年底将有零星产品上市。因为投资数额较大,每亩要5万多元,参与种植的村民还较少。待到规模大了,效益显现了,村里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在生产、管理、销售上提供方便。

  当然,该村在环境保护上也不落下。在上级规定的卫生保障下,村里每年多投入4400元来做村级保洁这项工作,完善建立村庄保洁长效管理机制,规定保洁员两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新建污水处理池1个,铺设排污管道到农户家,使得全村的生活污水能得到统一收集处理。为方便村民出行,村里正在安排安装路灯,实施村庄道路绿化工程。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庄的和谐建设。

  说起明年规划,余昌康信心百倍。他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寺下村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相信不久的将来,寺下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记者 邵建来 文/摄)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