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撑起妇女致富一片天——记左口乡来料加工经纪人方秋兰
发布时间:2010-12-30
撑起妇女致富一片天――记左口乡来料加工经纪人方秋兰

  方秋兰的来料加工点设在左口乡显后村一座乡里的加工厂里,记者走进去的时候,看到30台机器整齐地排放着,墙的一角堆着一人多高的绿色编织环保袋。30台的家纺厂说大不大,却也有不小的规模。方秋兰告诉记者,这些编织环保袋都是出口到国外的,这段时间都在忙着赶工,工人都是村里的妇女,今天由于停电歇下来了。
 
  方秋兰是左口乡第一批办来料加工的。在2005年,来料加工无风险、低成本、工艺简单、无污染、不损伤身体,适合各种人群的优点,这让方秋兰前瞻性地意识到,让留守在家里的许多妇女从事来料加工再适合不过了。说干就干,在乡妇联的帮助下,方秋兰的来料加工事业开始起步。

  一开始,方秋兰在自家开的小食品店里干,接一些做手套、串珠片的手工活,活也很简单。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方秋兰觉得做手工利润太少,一天赚不了几个钱,没法满足村里一些年轻妇女赚钱的愿望。怎么样才能把来料加工业做大,创造更多的利润,让大家的日子都富裕起来,方秋兰想:全靠手工不行,还得用上机器。

  2006年,方秋兰从外地购买了15台机器,开始涉及家纺这个行业。机器是购买了,但一个问题摆在了方秋兰的面前,这些机器都是做衣服用的,而自己根本就不会做衣服,怎么办?在姐姐的帮助和丈夫的支持下,敢想敢干的方秋兰大着胆子一边学一边做,硬是把自己从一个外行变成了内行,来她这里做活的工人也由几百元一个月上升到一千五六百一个月。从此,方秋兰的来料加工业也越干越红火,她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来料加工经纪人。

  但天生就有一股闯劲的方秋兰并没有满足这些成就。2007年,跟着乡妇联出去考察回来后,她又投资3万元,购买了15台机器,并引进大机器新品种试加工,业务从以前的圣诞狂欢演出服、工艺品扩充到做绿色编织环保袋。方秋兰告诉记者,做这样一个环保袋,工人可拿到一块多钱,“做这活手巧灵点的一天有100多元钱的收入,最少的也有50多元,有的人一个月下来最高的可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

  事业做大了的方秋兰并没有忘记村里的老人们。村里七八十岁的老阿婆机器是不能做了,为了让她们也能赚点零花钱,方秋兰经常在接业务的时候也接一些手工活回村里。于是村妇女眼里的“好姐妹”方秋兰也成了老人们眼里的“好女儿”。方秋兰还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30岁那年,丈夫因造房子摔了下来,一只脚落下了终身的残疾,从那以后家里家外都靠方秋兰一个人忙活,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句怨言。如今,45岁的方秋兰说起以前的种种困难只是一笑而过,提起已经读大 学的儿子更是一脸的灿烂。

  与方秋兰告别的时候,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气越发地冷。但记者看得出来,方秋兰的心里是一片晴空,那里流淌着温暖 ,因为她一直是那样乐观向上。(记者 义永华 通讯员 王吕)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