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一片丹心系蚕农——记县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徐向宏
发布时间:2011-01-27
一片丹心系蚕农――记县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徐向宏

  “真的没有什么好说,更没有什么好写的。”第一次接触徐向宏时,给我们的感觉是谦虚、诚恳、实在。

  徐向宏,出生于1969年10月,这位1989年7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的蚕桑学士,毅然回到了他一往情深的故乡。他参加工作21年来,敬业爱岗,刻苦钻研,一心扑在蚕桑生产的学习、研究、推广事业中。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他先后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省、市、县三级各种奖励28项次。由于他的业绩显著,1996年就晋升为高级农艺师,2005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个人奖;2010年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徐向宏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广大蚕农对种桑养蚕科技的渴求,走向工作岗位后,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掌握的种桑养蚕知识全部奉献给蚕农。当初他被分配到威坪片蚕桑站工作,爬山头、下桑园、钻蚕棚、走蚕户,每年均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奔波在乡村养蚕大户之中。特别是1990年担任威坪蚕桑站站长以来,由于其它事务增多,仍规定自己每周下乡指导蚕农不少于四天。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唐村镇1000亩农田全部改种桑树后,每个月他有25天都是吃住在蚕农家中,举办种桑养蚕班,向农民讲解产业结构发展蚕桑的重要性,半夜还在蚕农家中奔忙。无论在威坪蚕桑站还是梓桐站任站长,徐向宏平均每年为蚕农培训讲课20余期,使千名蚕农基本掌握种桑养蚕技术。蚕桑技术推广工作是艰苦的,待遇是企业编制工资,但徐向宏从那些渴望科技的蚕农身上体会到了做一名蚕桑干部的价值所在。

  2006年徐向宏担任茧丝绸总公司创新办主任以后,他团结和带领站内基地同志面对蚕桑产业随着市场起伏波动的形势,刻苦钻研蚕桑新技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全县蚕桑生产快速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一是注重研发,大力推广蚕桑实用技术。为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蚕桑增效、蚕农增收,他组织人员深入蚕桑生产第一线,注重调研,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参与设计,申请了三项专利,即包装袋(桑树专用型多混肥料)、可折卸式桑叶保险柜和移动式小蚕饲育框,为全县推广桑园测土施肥和“十天养蚕法”提供技术保障。二是点面结合,大力推广蚕病防控综合技术。近几年,他与创新办一班人大力实施市级“蚕病防控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推广蚕前大环境消毒、桑园病虫害预防统治技术,防止大面积蚕病发生。项目推广后,饲养蚕种17.77万张,产茧7585万吨,张产比前五年平均提高2.68公斤,共增蚕茧476.24吨,增加蚕农收入1231.55万元。三是开拓创新,大力推广“十天养蚕法”技术。推广这项技术后,既节省劳力,又使养蚕能手饲养出售给蚕农的大蚕健壮、不发病,张产增2.7公斤,张产值增139元,按此推算让蚕农增收3000万元。四是注重标准,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管理。创新办进一步提升我县蚕桑品牌产业化,积极争取到国家级创新办下达的“千岛湖品牌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大力推广省市级的“优质高效家蚕新品种引进筛选与示范推广”、“优良桑树新品种引进繁育与推广应用”“六万张雄蚕新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三个项目,使我县桑、蚕良种覆盖率达100%,蚕茧质量13年名列前茅;二是推广国家级千岛湖桑蚕标准化示范园区项目后,两年全县饲养蚕种342960张,生产蚕茧14431.20吨,蚕茧产值达31960.7万元,增加蚕农收入3114.1万元,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五是争取立项,推广了蚕桑新技术,蚕农得实惠。近几年来,作为创新办第一负责人,徐向宏积极争取国家项目5个,市农业丰收计划5个,市农发项目2项、县科技攻关项目4个,县农业科技推广项目10个。通过科研项目实施,新技术在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使2010年全县发蚕种量达到15.17万张,蚕桑生产总产值达到2.64亿万,总产值比2009年增1700万元,增幅9%。一片片蚕桑绿叶给我县农民带来家家富。(通讯员 徐有全 叶岐)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