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慈溪村:乘东风抓特色
发布时间:2011-05-26
山村会客厅:慈溪村:乘东风抓特色

  山村简介:慈溪村,别名徐溪、胡溪,共256户721人,由原先的慈溪、斗畈、钱家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梓桐镇的东边,整个村庄依山傍水,郑鸠线从村中央穿过,交通非常便利。一直以来,慈溪村的经济条件良好,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种植业等传统产业,其中茶叶产业占据农民人均收入的80%,此外还有部分村民外出打工。

  梓桐镇慈溪村是一个移民后靠村,但说起历史却有800多年了。据记载,原慈溪村是梓桐源内大村庄,新安江水库蓄水后,原慈溪没入水中,村民部分移往遂昌,部分移往江西,部分后靠建立新慈溪村。相传此村胡姓最多,所以村前一溪被称“胡溪”。明朝时,胡拱辰官拜南京工部尚书,为官清廉,惠民如子,为示纪念,改“胡溪”为“慈溪”。

  说起来,记者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慈溪村了。在前几年的时候,记者就曾先后几次来到该村,采访了该村的来料加工、生态养鸡和番薯新品种筛选。这一次,在梓桐镇干部的带领下,记者绕着该村走了一遍,对慈溪村的地理位置和今后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我们慈溪村的地理环境在整个梓桐镇算是非常好的。”慈溪村的村支书童贵荣告诉记者,该村拥有生态公益林6000余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桑树、山核桃等,所属的三个自然村也各有各的特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慈溪村和杜井村被定位为梓桐镇的两个中心村,慈溪村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也正因为慈溪村所属的慈溪、斗畈、钱家三个自然村的特点非常鲜明,所以该村在发展规划上有了清晰的区域功能分工。童贵荣表示,在产业发展上,慈溪自然村的强项是来料加工,目前辐射了200多人,年加工费达到了200多万元,所以今后该自然村的定位是来料加工;斗畈自然村的风景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今后的定位是发展农家乐;钱家自然村的村民一直来都以养蚕为主,今后将重点发展蚕桑。

  “从前几年来时,我县的许多村庄就开始开展‘一村一品’工作,全力打造特色村。我们的村特色比较多,所以现在实行的是‘一村三品’,比其他村多了‘二品’呢!”童贵荣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一次中心村建设,慈溪将重点做哪几方面工作呢?”记者问。

  童贵荣说:“中心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实际情况,我村将重点做好新农居点建设、停车场建设、河道整治、来料加工厂房建设、墙体美化、道路硬化、村民大楼建设等项目。”之所以选择这些项目,是因为前几年村里的变化非常大,许多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完成。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开始,慈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比如,污水处理工程是2008年到2009年完成的,投资了80多万;道路硬化工程是2008和2009两年完成的,以村道为主,投资达到了60多万;亮灯工程是2008年开展的,投资了30万元左右;在2008年的时候,该村还投资了50多万元,改善了自来水供应,结束了原先干旱天气只能抽水的历史。

  “新农居点建设,今年是第一期,计划尽早平整7亩土地。全部一起,用于新农居点建设的用地将达到35亩。由于我们村挨着公路,村里的机动车非常多,所以打算把停车场建设在公路的边上,这样大家停车都方便。停车场这个项目建设很迫切,所以今年就建设,大概11月底建成。来料加工厂房建设分为两期,第一期建设1000平方米,第二期也是1000平方米。对于这个厂房建设,大家都非常期待。因为我们村来料加工相对不多,最繁忙的时候,全村有将近300人参与,这样的人数比例,在全县都算是非常高的。”童贵荣说。

  沿着慈溪村的村道穿行,两侧的新房和旧房在视野里交替变换,边上还有一条小溪在轻轻喧哗。同行的镇干部说,慈溪村的许多房子主体结构不错,但是外观比较旧了,所以该村的墙体美化就是让所有的民居好看起来,为了配合村庄美化,该村还将对绕经村庄的小溪进行整治,让这个原本就风景秀丽的村庄更加靓丽。

  “下次再来我们村庄采访时,看到的就是另一个样子了!”离开前,童贵荣热情地嘱咐记者再次光临。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