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西园村甜在竹海里
发布时间:2011-09-18
山村会客厅:西园村甜在竹海里

  山村简介:大墅镇西园村坐落在大墅镇东南方向,由西园、马岭脚、庙下、西横坞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207户人家,总共696人。西园村面积广阔,有耕地面积497亩,山林面积8189亩,其中毛竹面积就达3207亩。基于多山林地的地理优势,长期以来,该村高度重视发展毛竹产业毛竹,已经成为百姓的绿色银行。

  初秋的大墅镇西园村,绿水青山,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放眼全村,处处毛竹林立,处处生机盎然。走进竹园,地上看不到大片的杂草,仿佛菜园子一般。郁郁葱葱的毛竹,在秋日阳光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守住竹山过日子,生活就像这片竹子节节高。”谈到村里的毛竹发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仁滔滔不绝。他乐呵呵地说:“村民对待毛竹,就像王阜人对待山核桃树一样,十分宝贝。连续几年,村里成功创建杭州市都市农业毛竹示范园区、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和浙江省大墅毛竹示范园区,通过积极引导村民开展毛竹低产改造,推广毛竹笋材两用高效经营技术,取得了竹林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2010年,西园村预计毛竹产值最多的农户达到5万元,最少的农户也有1万元。家家户户有毛竹产业的收入,毛竹总产值346万元,人均毛竹收入4971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65%左右。毛竹,成为百姓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为提高毛竹产值,西园村两委充分利用示范园区的建设,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学习考察,积累园区建设新经验;由村干部带头种好毛竹、管好毛竹、提高毛竹的产业效益,提高群众种植毛竹积极性,规范园区示范性建设;加强培训,提高农民毛竹笋材生产技术,邀请林业站、农培办以及专家学者来村对群众进行科技培训,截至目前,全村有6人取得农民技术员初级职称,为毛竹生产科学管理奠定基础;推广应用新技术,革新春笋、冬笋和竹鞭笋的生产技术,提高毛竹综合价值;在雨量少的季节,合理安排垦抚,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在垦抚过程中适当断鞭,保持一定的立竹量,有利于竹、笋的生产;按照一年施肥三次的要求,及时施好肥,在各次施肥中,用好化肥的种类,以保证土壤的肥料结构,利于毛竹的生长。

  在基础设施方面,西园村投资23万元修建2条总长4000米的林道,投资35万元新建园区内水利喷灌设施和简易作业道路,让竹园不再担心旱情,施肥更加方便。

  在村公告栏前,毛竹技术员王心社将一份毛竹病虫害信息贴了上去。村民三三两两走过来,对上面的内容讨论起来。“我们每天上山检查毛竹林,发现有病虫害方面的问题,自己比较了解的,就写成‘毛竹病虫害信息’公布出来,让大家知道如何防治;倘若是自己不懂的,就请林业站的技术人员来鉴定,再告诉大家。”王心社说,村里的这种做法,让大家好几次都避免了大面积毛竹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防治减少了损失。

  “毛竹产业有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却不能固步自封。”王海仁介绍说,现在,西园村非常鼓励农民将竹林向旁边荒山扩边,或将老茶园改造成竹林,其中新增50亩以上的,有每亩400元的补助,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