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简介:左口乡方家村位于金紫尖山脉西北,有上千亩高海拔山地。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民们就有挖野前胡卖钱的习惯,由于处于云雾山中,所以从这里挖去的前胡在市场上特别抢手.。近年来,该村瞄准了中药材产业,大量种植了前胡、覆盆子等特色中药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听说过方家村有点远,但是没有想到这样远。方家村位于左口乡的最北边,不远处就是有名的金紫尖。9月中旬,从左口乡政府所在地出发,道路越来越狭窄,车辆一直行进了半个多小时,方来到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庄。
方立忠是方家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向记者介绍起了大概情况。“我们村有145户500余人,由方家和桐岭两个自然村组成。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中药材是主打,此外还有山核桃、茶叶、木头等产业。”
方家村的山核桃有上千亩,虽然很多还没有进入投产期,但是前景非常看好。该村的茶叶共有600多亩,大多是乌牛早,以生产千岛玉叶为主,近年来打算做一个茶厂,发展精制炒青。此外,该村每年出产木头1000方以上,在十几年前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这些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无法和中药材产业相比。
前胡是方家村中药材产业的拳头产品,种植面积达到了1400亩,人均收入2000元,成为了该村的支柱经济。而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离不开联乡结村的帮助。
“我们村是2003年开始大规模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最初选择的就是前胡,当时前胡价格在3到4元每斤,算是个不错的价格。当年,外地的联乡结村单位非常支持我们发展中药材产业,帮助我们打开了销售渠道,免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到了2005年,我们村就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07年村两委决定对本村村民种植的前胡实行保护价,稳定村民种植前胡的积极性。2008年再次扩大了规模。今年则是最多的一年。”谈起中药材产业,方立忠口若悬河,一脸兴奋。他的这种兴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的前胡价格非常好,每斤价格在25到26元之间,经济效益非常好。
由于前胡的前景好,所有当地村民有了更多的想法。比方说,原先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只管技术和培管,并不管销售。现在,很多村民都希望合作社能够在销售上有所突破。“合作社基本上是每户村民都入股了,大家希望今后合作社能以市场价格收购前胡,然后在肥料上给予补助,让合作社发挥更大作用。”方立忠说。
“为什么选择首先发展前胡呢?”记者有一些好奇。方立忠马上进行了解惑,他表示,方家村的田地少、山林多,非常适合种植前胡。“前胡的种植要求低,冬春播种,秋天收获,越是新开垦出来的荒地,种植效果就越好。前胡每亩的产量有600公斤,一亩就有近1万元收益。如果当年价格不好,还可以再养一年。”
除了前胡,方家村还有许多其他中药材。比如说覆盆子,现在也形成了规模,全村共有十几户种植,总面积达到了五六十亩,经济效益也还不错。和前胡相比,覆盆子的种植和培管更加简单,其植株是山上挖下来的,平时基本不用锄草,管理上非常省力。等到果子成熟了,外地的收购商就会上门收购,供不应求。去年,覆盆子的价格是50多元一斤,最高峰时,甚至达到了80多元一斤。
记者在方家村绕了一圈,发现该村除了前胡和覆盆子之外,还有何首乌、金银花、石菖蒲等中药材。许多村民都表示,种植这些中药材收入高,而且管理轻松。“现在很多人都跑出去打工,一年辛苦下来,有三四万收入就很不错。但是我们村的许多人,都发现在家种植中药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一个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是发展要讲究科学,要因地制宜。对于方家村来说,中药材确实是村民的最好选择。记者也期盼该村的中药材产业越做越大,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