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交界村:好风光新风尚
发布时间:2011-10-27
山村会客厅:交界村:好风光新风尚

  山村简介:汾口镇交界村,位于汾口镇的最西南部,与开化县毗邻,全村共174户560人。虽然是边界村庄,但是多年前因为交通不便,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区位优势,一直以来,该村经济条件拮据,村民以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该村不但在经济上有了发展,在环境卫生和文化氛围方面也扬起了新风尚。

  从汾口镇驱车出发,到达交界村,仅仅用了不到5分钟时间。

  “现在我们村的交通是非常方便了,都亏了这条公路!”交界村的支部书记郑求石说。在前几年,淳开公路没有开通前,该村的交通条件非常差,来去一趟汾口镇,都要花上很长时间。

  从公路边往村子里走,最先看到的就是村口的两棵大樟树。这两棵大樟树参天而立,树身需要三四人方能环抱,已有五百年历史。

  该村有个择地的传说。交界村的村民都姓郑,据说该村郑氏祖宗几百年前从外地迁入,刚开始定居在其他地方,后来因为家中的狗不断往交界村的现址跑,遂认为此处风水不错,方在该地定居。

  风水之说,自然渺渺难测,但交界村的风光不错,这却是肯定。从村头走到村尾,只见该村的房屋临溪左右对立,黑瓦白墙,显得非常雅致。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经过村庄的这条300米长的小溪。因为它清澈、见底,溪水中甚至有石斑鱼的身影。

  “十多年前,因为大家不停将垃圾倒入溪,这条溪特别脏。在1997年的时候,我们对河道进行了清理,此后年年定期清洁,花了巨大财力物力,这才有了现在的效果。”郑求石说。石斑鱼是村里自己投放的,一共有8000苗,每苗的价格是1元,这样的做法在汾口镇是第一家。为什么要投放石斑鱼呢?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好看,第二是鱼能保水。

  在村里的许多角落,记者都看到了写有同样内容的警示牌:严禁建筑生活垃圾倒入河道内;本村河道内严禁捕鱼,违者罚款200元整。看来该村为了呵护这条村溪,可是下了铁的决心。

  “我是今年10月1日上岗的,刚刚当这个河道协管员时,心里还有些嘀咕,如果遇到不讲道理的村民该怎么处理?从半个多月情况看,村民都是讲道理的。”该村的河道协管员郑以维表示,他一般早上7点多在村里走一下,看看河道卫生情况。虽然也遇到个别村民把垃圾丢入小溪,但是一经劝阻,都能主动把丢弃的垃圾清理掉并保证不再重犯。

  河道保洁仅仅是村庄保洁的一方面。说到村庄保洁,村干部印象最深的是前保洁员郑大羊。该村开始的保洁员是个老党员,后来年纪大了,就换成了他。在村民的眼中,郑大羊工作勤勤恳恳,大家都很满意。可是在今年四月,他在保洁过程中,倒垃圾的双轮车翻了,人就摔伤了。“郑大羊伤还没好,现在我们也换了一个保洁员。但是不管换谁,大家都希望将村卫生搞好。”

  除了环境卫生,村子现在经济和建设情况如何?郑求石想了一会,然后扳着手指向记者一一道来:

  “村里经济基础差,但是山林资源还可以。为了发展经济,几年前,我们在全村推广种植杉树苗。当时全村一共种植了1万2千多苗,当时的价格是3毛一苗,我们村里补贴1毛。大家积极性都很高。现在,这些杉树都长成碗口粗了,经济效益应该不错。”

  “现在村里的经济比较多元化,主要还是靠打工,此外在家的村民农业方面有种植生姜、西瓜等,也有几个板栗专业合作社。今年还有村民办了一家青蛙养殖场。”

  “在村庄建设上,现在主要是希望建设排污管道以及排污池。村子资金不多,主要靠各个单位帮扶。”

  …………

  在村民眼里,最受欢迎的还是该村的医保福利。“前年的时候,一个户头要交费30元,这个钱是我们村里替大家出的。去年的时候,一个户头要交费50元,也是村里包。今年,每人要交100元。因为金额比往年多了很多,所以今年我们村里每人支持70元,剩下的30元由私人出。”村里的一位村民这样说,脸上都是笑意。

  要离开交界村了,郑求石忽然想起一件事。“明年中秋有空来我们这里看草龙吧!我们打算弄一个草龙节,希望你们媒体朋友多来看看!”草龙?看到记者疑惑的样子,对方笑了。原来,交界村一直以来都有中秋舞草龙的习俗。一条草龙,需要30人才能舞动。草龙是稻草扎的,每年中秋,上下村里的人都会跑来看热闹。“行!有时间一定再来。”记者笑答着,走出了该村。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