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在“舍得”间求一份精彩——记里商乡武源村来料加工经纪人叶燕春
发布时间:2011-11-10
在“舍得”间求一份精彩――记里商乡武源村来料加工经纪人叶燕春

  他生长在里商乡的高山、溪源中,却有一份不同于这狭小地域的“开阔型”创业思路;他能吃苦,一人多劳,就算遭遇车祸导致肢体残疾,也没有半途放弃自己创业的选择。他就是里商乡武源村的叶燕春。

  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叶燕春的右腿严重受伤,至今走路都是一瘸一拐,当时很多熟悉他的人都觉得:这下完了,靠开货车创业的叶燕春估计要“歇菜”了!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场车祸却成了他创业转型的“拐点”。“腿不方便就动起了其他脑筋,做点能做的。”叶燕春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个外地的朋友想到里阳村搞来料加工,主要是家纺和服装加工,我在这个村里做了二三十年生意,这里留守妇女多、有空闲厂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和这个朋友一起办起了来料加工点……”

  一个全新的行当,对此一无所知,叶燕春丝毫没有退缩,跟着朋友学技术、跑市场、装修厂房、招工人。在做事情中,他处处留心学习、总结家纺服装加工市场的规律和经验,“家纺、服装加工是劳动型密集行业,只有规模大起来、产品产量增加了才能降低成本,而且这个行业对劳动力的管理比较特殊,都是家庭妇女。不是专业工人,不仅技术培训要简单、要快,而且还要有合理的经济奖励机制,这样大家才能自觉地、很乐意地跟着你干活。”说起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叶燕春觉得有太多的感悟。

  更为重要的是,他大胆地把自己的这些“感悟”成功运用到生产的实践里。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叶燕春果断地增加了电动缝纫机的台数,从开始的十几台增加到现在的几十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前期的投入,让他在今年11月初成功接下了一单60多万的加工生意。在工人的管理上,他也很有自己的“套路”,在基本记件工资的基础上,他成功地制定了一套经济奖励模式,目前在他的加工点上班的工人人均月工资达到了2000元,良好的经济激励模式还留住了一大批熟练工,整个加工点的加工技术日臻成熟,接单加工到现在没有出现反工、重做的情况,赢得了上级厂家的信赖。

  叶燕春说,其实,创业和赚钱是两回事,如果一开始就盯牢“赚钱”,那么创业必将受到影响;创业的人一开始就应该抱牢“不赚钱”甚至是“亏本”的打算,在这种先“舍”的情况下,慢慢开拓创业的路。他也正是在这一舍一得之间赢得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记者 邹楚环)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