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山村会客厅
山村会客厅:期待发展的新燕村
发布时间:2011-11-18
山村会客厅:期待发展的新燕村

  山村简介:界首乡新燕村,位于淳安县西北部,距离界首乡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离千岛湖镇37公里,它包括燕山、新塘坞、娄家畈、苟树坞4个自然村,全村150户494人。村里有原始的洗蕃薯粉手艺,置身其中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别有一番风韵。

  “这是新燕村的丰书记,今天我们就去他们村吧。”深秋,从千汾线下车,乡干部便叫记者坐上丰功妹开来的面包车,这是丰功妹从她妹那里借来的,身材瘦小的她开车却很娴熟。

  “我们那里交通不便,没车子进去的,村里主要是种茶、养桑,可能是全乡收入最低的村子了,待会你进去看看就知道。”坐在车上,丰功妹就开始介绍他们村里的情况。

  从乡政府经过一条弯曲的康庄公路,途中村委会主任王建德也坐上车来。进入新燕村主村,整个村子很安静。王建德介绍,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了,留下来的多数是老年人,他们几乎都到田地里采桑叶了。

  新燕村山多田少,放眼望去,都是比较陡的山坡,村中一些房子因久无人居住,显得有些破败。

  “还有一个自然村更远,要上山下山,2008年路开通后,造了三四栋房子,其他都是破旧的房子。”两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上,修建村民之家十分迫切,每次村民代表大会都坐不下,很多人都站在外面,里面说话听不清,另外村庄破旧需要整治,村容容貌需改变,特别是村民的饮水问题需要解决。

  说起村民的饮水问题,丰功妹和王建德两人显得有些无奈。“娄家畈和新塘坞两个自然村,都是靠抽水机从井里抽水的,抽水机时常会坏,水经常供应不上,今年8月份就坏掉了一次,修修都没用,只好到千岛湖镇上买了一台,暂时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乡里也在帮我们想办法,事情总算有希望了。”王建德说。

  一间坐落在田里的小平房,外面堆了一捆木头,周围爬满了南瓜藤,如果两位村干部不介绍这就是村里人喝水的“源泉”,记者还真是不敢相信。推开木门(因空间太小只能推一半),见到了大半口井,发电机的声音“嘟嘟”地响着。

  正在家门口干活的洪三喜今年62岁,他告诉记者,用抽水机抽水经常没有水,村民只好到很远的小溪里去挑水吃用,来回也要20多分钟。“男人有力气还好一点,女人像我这样中途还要休息一下嘞!”洪三喜的老伴接过话说。

  “新燕的另一个自然村新塘坞本来安装了自来水,”王建德说,2008年由于修到燕山的村路,把岭开掉了,里面有煤,下雨时雨水渗进水池里把水污染了,不能饮用也只好用抽水机抽水,机器设备不好三天两头修,老百姓也有意见,大家都盼望着能尽早用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村里虽然地域面积宽广,但各个自然村比较分散,气候也比外面低,这个时候都下霜了,有南方的西部之称,没有什么特色产业,连界首桔子都没法种。交通也不好,车子不能开到地里,老百姓做什么事情都是挑担的。年纪大的人都怕养蚕,挑不动桑叶啊,一天得吃好几担呢,但没办法,不养蚕更没有收入。”说起村里目前的产业发展,两位村干部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

  对于今后的产业发展,村里有什么打算吗?“经过到外地考察,今年村里试种了50亩的金银花,目前来看长势很好,如果明年大开花,这个项目就成功了,经济效益好,就向老百姓大量推广。”王建德告诉记者,去年他到山东考察了3次,那里搞这个项目已经有规模了,一亩毛收入有2万左右,种植技术力量要求不高,销路也不愁。

  走到村外的田地里,种下去的金银花一墩连着一墩,把秋天的田野点缀得生机盎然,预示着新燕村美好的未来。来到另一个燕山自然村,这里虽然地处更偏远,可喜的是村里也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排污设施,以便改善村里的环境。记者希望下一次到新燕村,村庄会变得更加美丽,村民的生活更富裕。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