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简介:郎范村,由郎家自然村、范家自然村和天池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里商乡与石林镇的接壤处,翻过范村自然村后面的大山就能直接到达石林景区,整个村庄与中心村里商村毗邻。村里历史人文底蕴浓厚,民风淳朴,现在村里还流传着当年商辂经过该村、翻山越岭去赶考的故事。近几年,郎范村的村民们通过茶叶种植,发展来料加工,渐渐走上了致富的路。
一个阴雨天,占诗英打开自己新房子的一楼大门,这里摆满了三四十台电动缝纫机,还有一些没有用来加工的布料。刚刚运走一批加工好的卡通绒线帽子,要把工作间清理下,为即将开始的下一单加工做好准备。
这是郎范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来料加工点,这两年随着全乡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郎范村也积极加入这一新的致富行当。占诗英一直在杭州等地的服装加工厂打工,前几年考虑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无人照看,就和妻子双双辞职回到郎范村,“刚开始我在村里的路边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因为自己会做缝纫,也从别的加工点带点货过来做。”占诗英说,“时间一长,我就发现,我们郎范村有发展来料加工点的优势,第一,人口集中,这里郎村、范村、里商村紧挨在一起,村里留守的妇女很多;第二,交通方便,工人来这加工点也好,还是运送货物也好,公路都是直接到家门口的……”
占诗英凭借自己独到的市场眼光“看准”了郎范村,大胆地在村里办起了来料加工点,主要加工家纺、针织等物品。加工点开办到村里了,这也让郎范村的妇女们很高兴,加工点一开工,来这里“上班”的人还真不少。由于家纺、针织是“细活”,一些工序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占诗英自己就一个个地教,一遍遍讲解技术要领,在占诗英夫妻二人的带动下,这个加工点很快就办得红红火火。
村里的范冬女,自加工点开办起来就在这里上班,她说:“熟练一些的工人月工资都能拿到2000多元。这是在家门口挣的钱,不仅不用除掉生活费、房租费,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的孩子,对我们这些家庭妇女来说,村里办来料加工是最好的就业方式!”
今年,上江埠大桥开通了,郎范村与县城等外界的联通更为方便,看到村里村民们做来料加工的热情劲儿,村两委也积极商议政策,鼓励像占诗英一样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做强做大自己的加工点,带动更多人就业、致富。前不久,为了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郎范村还申报了来料加工点示范村。占诗英也觉得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了,他说,开年了计划到里商村办一个加工分点,把自己的加工规模再扩大一些。
整个村发展来料加工的氛围,影响着每个人,像范冬女一样的农家妇女们都在忙着学技术、找活儿干;而还有一些村民开始走出去看市场,找场地,积极筹备开办自己的来料加工点。估计明年再来郎范村,这里将又是另一番忙生产的景象了!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