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绿色田野 > 致富路上
用针线铺就致富路——记临岐镇临岐村来料加工经纪人鲁和姣
发布时间:2011-12-22
用针线铺就致富路――记临岐镇临岐村来料加工经纪人鲁和姣

  从一个经营煤气店的个体户到手下有一支固定的百余人的加工队伍,鲁和姣用了两年时间。自与来料加工打上交道,鲁和姣很辛苦,但她却因此乐此不疲,“反正也是闲着,幸好和姣给我们拿来手套,活动手指还能赚生活费。”不少的中年妇女甚至是七旬老太太发出了同样的心声。鲁和姣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截止目前,发放加工费近150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70余户,每年为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1800余元。

  开始接触来料加工是在2007年,在村里经营煤气供应店的鲁和姣,空闲时也做起来料加工活儿。因为做过毛衣针织,对缝合的针法十分熟悉,加上自己爱好手工艺活,各种手套、帽子、围巾加工,她只要一看样品就会。所以她的加工活儿做得又快又好,渐渐地得到了经纪人的器重。

  “和娇你这么喜欢做手套活儿,怎么不自己干试试?”在经纪人的鼓励下,鲁和姣壮起胆子,做起自己的来料加工。“村里大部分是妇女,缝手套既可以帮助她们找点活儿干,又能增加收入。”抱着这种想法,在熟人的介绍下,她联系到了桐庐的一位针织厂老板。在了解鲁和姣的诚心后,针织厂老板愿意把业务交给她负责。

  对鲁和姣来说,来料加工是新行业,又是微利行业。初涉来料加工经纪人行当,她碰到许多困难:加工人员少、订单小、赚钱少,质量不过关要返工。为了省下工钱,她自己白贴劳动力整天返工,做得眼酸脖子痛,但仍然坚持着。

  为了提高加工质量,鲁和姣对加工人员严格要求,她时常骑着助动车,上门手把手教手艺。有时一天教一个村,有时一天跑两个村,有时新活儿来了,一连几天一个村一个村挨着跑,每个村都要教一遍。为了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左源村来料加工的发展,她甚至两次独自骑着助动车跑上20公里为一个上门指导。她曾因为教围巾勾花边的手工活,连续多天用嗓过度,声音变得嘶哑。她又时常验货到深夜,对不合格产品一律拆了重做。“只有质量保证,才有下一单生意。”鲁和姣说,因为分散加工,最重要的就是质量过关。

  为了按时交货,鲁和姣有时还要挨家挨户动员;为了上门送货、收货,她还花了2000多元钱购置了一辆三轮摩托车。遇到厂方不能及时结清款项时,她总是自己想办法先垫上,从不拖欠大家的工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正月初她重新装修了房子,引进了26台机器,从原来纯手工编织手套到现在可以用机器加工手套,加工人员的工资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正因为鲁和姣的热心、执着、努力、真诚,她的加工队伍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近200人,加工点也从当初的临岐村扩展到现在的叶家畈、五庄、审岭脚等村,部分业务还往邻近的乡镇运送。为了业务需要,今年她的丈夫还卖掉了原来购买的三轮摩托车,新买了一辆面包车,也加入到来料加工发展队伍中来,专门负责装运手套。鲁和姣用针线为留守妇女铺就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